在前文中,我们介绍了通威“三一养殖工程模式”,即1种改底搅水技术、1种均衡增氧技术、1种混养搭配措施,利用该模式可显著提高花白鲢产量和池塘养殖效益。为进一步诠释“三一养殖工程模式”内涵,项目组全程跟踪养殖周期中水质和底质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分享如下:
一、池塘养殖模式设置
以通威水产科技园两口6亩池塘作为实验塘与对照塘,主养鲫鱼(放养尾数20000尾,放养规格25g/尾,最终规格100g/尾),搭配花白鲢(白鲢:280尾/亩,每尾750g左右;花鲢:120尾/亩,每尾600g左右)。池塘中部配置2台3kw叶轮增氧机用于池塘增氧,并在投饵区配置微孔增氧,保证溶氧平均值在3mg/L以上。
实验塘养殖期间每7天泼洒一次光合菌和乳酸菌,使用1次通威底改,用以改善水质和底质。并采用通威浮船式改底机抽取底泥抛洒到空中进行氧化,每天10:00-16:00使用,间歇式开启时间为2h以上,改底机运行面积约为池塘面积1/3。
二、结果
1、应用三一养殖工程模式对水质指标变化的影响
整体来看,实验组活性磷平均浓度为0.98mg/L,对照池则为0.71mg/L,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尤其是从实验开始的5月初到9月初,实验池活性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9月下旬开始则由于天气、温度等原因,两组差异不大。这一全程跟踪结果充分说明该模式的使用非常有助于养殖关键时期底泥活性磷的释放,相当于向水体施加磷肥。
但由于池塘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三一养殖工程模式的应用对其它水质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2、应用三一养殖工程模式对池塘底泥营养物质的影响
从4月到9月,实验塘底泥总氮浓度范围为0.059-0.092%,平均值为0.074%;对照塘总氮浓度范围为0.04-0.13%,平均值为0.095%。整体而言实验塘底泥总氮含量小于对照塘,表明实验塘采用三一养殖工程模式,尤其是采用通威浮船式改底机对池塘底泥处理,对减少池塘底泥氮素积累起到积极作用,效果较明显。
底泥有机质测定结果来看,实验塘平均值为12.87mg/L,对照塘为18.22mg/L,实验塘的有机质含量总体低于对照塘,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7-9月)对照塘底泥有机质积累明显,最高达到32.1mg/L,而实验塘则基本稳定,仅有小幅度增加。表明三一养殖工程模式的应用,对控制池塘有机质积累方面效果明显。
3、结语
综述所述,“三一养殖工程模式”的成功运用对底泥总氮和有机质积累控制效果明显,对底泥磷释放,增加水体活性磷浓度效果显著。水体活性磷浓度增加继而通过水体藻类生物量增加,以及花白鲢产量增加来得到有效转化。整个养殖结果数据核算表明:实验塘白鲢产量比对照塘提高24%,花鲢产量提高约10%,正好印证了我们的推论。由此可见,“三一养殖工程模式”是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
作者: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韦宁、苏艳秋、罗国强、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