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时间 : 2023-09-04 08:05:02 投稿人 : 军军 点击 : 加入收藏

泥鳅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一种美味佳肴,还有补血益气、壮阳利尿等药用价值。不仅为国内各地消费者所喜欢,还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价格一直看好。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 淡水养殖

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泥鳅身体细长,前端较圆,后端侧扁、头尖、腹圆,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在湖泊、池塘、稻田等水域中均可生存,适宜生长在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靠5对触须寻找食物。因为具有鳃呼吸、肠呼吸等多种呼吸方式,所以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泥鳅外表似无鳞,甚光滑,鳞片细小埋于皮下,表皮可分泌粘液,体表有黑色斑点。

泥鳅属典型杂食性鱼类,幼鱼时以水生昆虫、小型甲壳类、水蚯蚓等动物性饵料为食;成鱼时喜食植物性食物,如水生植物种子、嫩芽,藻类以及淤泥虫的腐殖质等。泥鳅最适生长温度是22~28℃,此时摄食最旺盛,摄食时间以夜间为主;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活动减弱;水温在6℃以下或34℃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泥鳅能在溶氧0.16毫克/升的水中生活,而其他鱼类在溶氧1.0毫克/升的水中就会缺氧,出现浮头现象。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泥鳅一天中有两次摄食高峰:上午7~10时和下午4~6时,早晨5时左右是摄食低潮,人工养殖,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

泥鳅2龄左右达到性成熟,1年可产卵2~3次,产卵期为4~9月,产卵盛期为5~6月,产卵常在雨后夜间进行。在产卵期,常可看到几尾雄鳅追逐一尾雌鳅,当在发情高潮,雄鱼压迫雌鱼腹部时,雌鱼因受到挤而产卵,雄鱼排精,卵子在水中受精后,落在水中的水草或石块等物体上,并粘附住。受精卵在水是20℃时,两天即可孵出鱼苗。

二、苗种繁育

1.亲鱼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生殖期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

2.催产孵化。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为了提高产卵率,使产卵集中一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雄鳅则减半。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1∶2或1∶3放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池中自然孵化。若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注射激素后将雌雄鳅分别静养在水缸或网箱内,12小时后如发现雌鳅自动排出少量卵子,或用手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亲鱼的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到面盆等容器内,充分混合受精。受精卵可粘附在鱼巢上,置小鱼池中自然孵化。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卵黄囊即消失,能自由游泳、摄食,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在小池中孵化的可原池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木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三、成鳅饲养

1.池塘养鳅

选择房前屋后,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酸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空地方建池塘。面积一般为100~250平方米,深0.7~1米。池塘可用砖、石砌成。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塘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入肥泥25~30厘米厚,并注水30~35厘米深,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公斤加水溶解,以杀灭寄生虫、病原菌,且有改良肥泥性状和增加钙肥的效能。清塘7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投放幼鳅。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3~4厘米长的幼鳅50~60尾(总体重25克左右),如果水能流动,放养量可适当增加。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须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及麦麸、米糠、豆渣、粕饼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一般占泥鳅总体重的5%~10%。最好早、晚各投饵一次。当水温降至15℃以下或升到30℃以上及雷雨闷热天可不投饵。在投饵季节,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水温达到30℃时,要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当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翌年2月可不投饵,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2.稻田养鳅

凡泥质、弱酸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饲养泥鳅。放养前,适当加固田埂,进、出水口要加设金属网栏,以防泥鳅外逃。在田中开挖1个或几个面积为2~3平方米、深60厘米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30~40厘米。坑和沟的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这既作稻田水浅或热天水温太高,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放养时间以水稻载插初次耕田后为宜,尾重0.4~0.5克的幼鳅,每亩可放10公斤左右(2~2.5万尾“),稻田养鳅要与种稻紧密结合,一般靠水稻施肥时增植的天然饵料为食,再适当投喂些糠麸、粕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生活下脚料等,开始每天每亩投喂0.3~0.4公斤,以后逐渐增加到4~5公斤,饵料要投放在沟、坑中。水稻中耕追肥时,最好在阴天进行,以球肥深施为宜。尽量少用农药,必须用时要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应在阴天喷洒。防止因投喂过量,以免高温缺水冲灌时水质变坏。经常检查拦塞进、出口,以防泥鳅逃逸。

3.木箱养鳅

木箱规格一般为1×1×1.5米,空间容量为1.5立方米。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金属网目。箱底填入20厘米厚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护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可放在向阳光水处,使水可从一只孔流进,另一只孔排出。几只箱可联在一起,搞联箱养鳅。每箱放养体长3~4厘米的幼鳅1~1.5公斤(2500~3500尾)。放养后,每天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等做成的团状饵,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1.5~2%,分早晨、中午、傍晚3次投喂。在下雨时要防箱水外溢,而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药等污染水源进入箱内。

四、疾病防治

1.水霉病

泥鳅苗孵化中,遇有低温和阴雨天受精卵易发此病,可用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进行预防和治疗。受伤的泥鳅也易染此病,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可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防治。

2.腐鳍病

由杆菌引起,症状是背鳍附近肌肉腐烂,严重时背鳍脱落,鳅体内侧浮肿,并有红斑。防治可用每毫升含30~40微克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氯霉素溶液浸洗8~10分钟。

3.寄生虫病

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可在池内泼洒0.7ppm硫酸铜杀灭车轮虫和舌杯虫,泼洒0.5ppm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

4.生物敌害

泥鳅的生物敌害较多,蛇、鸟、鸭等都吞食泥鳅,均应予预防。孵化期间蛙类、夹子虫、水蜈蚣吞食和夹死泥鳅苗,影响育成率,可将蛙捕移于其他池中,用95%晶体敌百虫5ppm全池泼洒,也可用煤油灯诱捕夹子虫和水蜈蚣。

四、适时捕捞

晚秋当水温降至15℃~12℃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木箱中养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箱)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待油菜秆逸出甜质香味来,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相关文章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今年的台风特别喜欢江浙沪一带,台风影响过后,天气凉爽了,但小伙伴们注意没有,死蟹也集中在台风过后吧,从我们的观察、调研,第一次台风从启东登陆前养殖户所反映出来的伤亡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讲,但第一次台风来袭后,陆续有养殖户反映伤亡加大,但是还不够多,养殖户心里能够承受。第二次台风从上海登陆后,养殖户心塞了,伤亡从每亩几...

    224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广东地区鳜鱼成鱼养殖模式介绍及效益分析
    广东地区鳜鱼成鱼养殖模式介绍及效益分析

    前言鳜鱼又称桂花鱼,淡水品种,鲈形目,常见养殖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翘嘴鳜的幽门盲囊数量最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强,因而生长最快,目前人工养殖最多的也是翘嘴鳜本文所说的鳜鱼就是翘嘴鳜。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鲥,河中鳜”之说,从消费市场来分析,鳜鱼的市场定位:大众化的高档鱼品种,同时在淡水养殖的高档鱼中,鳜鱼是...

    2209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高温闷热暴雨天鱼浮头不可不防
    高温闷热暴雨天鱼浮头不可不防

    夏季气温高、阴雨天较多,特别容易造成鱼类浮头甚至泛塘,轻则影响鱼类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养殖过程中注意防止鱼类浮头现象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鱼类浮头的原因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炎夏的晴天,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层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很多氧债,由于水的...

    271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持续下雨后七月份河蟹养殖的补救预防
    持续下雨后七月份河蟹养殖的补救预防

    近期连续的下雨导致苏南、安徽等地河蟹池池水暴涨,河蟹养殖面临严峻局面,在持续下雨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1、水体浑浊、导致水草和藻类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从而出现水草吸附大量的泥垢,造成萎缩,从而出现烂根倒草,使得水体恶化,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指标居高难下,2、由于持续下雨,水体无有效的手段净化水体,导致河蟹出现应激反应,出...

    77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温棚开春培育红罗非(彩虹鲷)苗种技术
    温棚开春培育红罗非(彩虹鲷)苗种技术

    利用温棚提前出苗,既满足养殖户需求,又能产生高效益文|图广西区水产引育种中心廖愚甘习军覃定彪郑繁生红罗非,又称彩虹鲷,1973年引进国内。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鲷,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在水温低于15℃,鱼活力下降,基本停止摄食。温度低于10℃,鱼开始死...

    2741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河蟹池塘,如何让水草恢复活力
    河蟹池塘,如何让水草恢复活力

    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石码头村张老板,有一成蟹养殖池塘,面积18亩,平均水深1m,一台2.2kW浮水泵,平底塘,全池种植轮叶黑藻。2016年5月从苗塘转入蟹种2万只,规格约20g/只。2016年7月中旬连续阴雨,21日,天气晴。上午8点张老板带水和草到利洋水产药店检测。结果氨氮、亚硝酸盐无,pH值8.8,镜检藻类以小型绿藻...

    172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网箱规范化养殖黄鳝实用技术介绍
    网箱规范化养殖黄鳝实用技术介绍

    采用网箱规范化养殖黄鳝育成快、易管理、见效快,一只6~8平方米的网箱,投入10千克左右的鳝苗,6~8个月可收获30千克以上的成品鳝鱼。1.网箱的设置标准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位相对稳定,排灌方便,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的水质标准。水域面积一般为1.5~15×667平方米,水深1~3米,最适水深1.2~1.5...

    388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一例鳊鱼病毒性出血病的处理案例分享
    一例鳊鱼病毒性出血病的处理案例分享

    2010年7月,江苏泰州兴化某鳊鱼养殖户塘口中刚刚死亡的病鱼,下颌及鳃盖发红,鳃丝粘液增多,有的鳍条基部微红,有的鳍基明显充血,腹部发红,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少量淡黄色液体从肛门流出;解剖发现,腹腔中有大量淡黄色的液体,病鱼肠道严重充血,并有出血现象;病鱼胆囊壁变薄,胆汁清淡,呈浅黄色。未死的病鱼鳞片基本完整,头部及...

    2714 淡水养殖 鳊鱼 鳊鱼养殖 鳊鱼养殖技术 鳊鱼养殖方法
  • 助攻河蟹一、二壳蜕壳成功率
    助攻河蟹一、二壳蜕壳成功率

    河蟹投苗后,普遍在阳历三月下旬开始第一次蜕壳,阳历四月中旬开始第二次蜕壳,这两次蜕壳对螃蟹而言是两大难关,容易伤亡!春季温度变化大、水体不稳定、水质指标超标、螃蟹营养积累不足,细菌感染出现“磨爪”、水肿等现象,清塘药物残留于底泥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螃蟹前两次蜕壳的成功率,导致蜕壳期偷死增加,对全年螃蟹的成活率和产量造成很...

    199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塘伊乐藻长白根一例
    河蟹塘伊乐藻长白根一例

    技术员姓名曾高德江苏盱眙兴隆,姜老板,养殖面积60亩,水深40cm,主养河蟹。2016年5月8日,发现伊乐藻(35cm)根非常少且发黄(如图),十分担心“漂草”。处理前照片处理措施:2016年5月9日,使用“蟹草肥B型”5亩/袋5kg),5月16日使用“蟹草肥B型”6亩/袋。经过上述处理,5月11日,伊乐藻长出少量白根...

    85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外塘甲鱼池的水质变成了红褐色怎么处理
    外塘甲鱼池的水质变成了红褐色怎么处理

    杭州西湖区周浦镇甲鱼养殖户沈老板葛老板:我们有几个甲鱼池的水质变成了红褐色,不知是什么原因?会不会对甲鱼造成影响?希望公司给予建议。答复:进一步了解情况,这几位养殖户的养殖模式为外塘养殖,池塘是新池,养殖水体呈黄褐色,经初步判断原因为养殖水体偏瘦,水变清,有益藻没有培养起来,池塘底泥表层很有可能已形成硬块,隔绝了底泥中...

    682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养好加州鲈鱼的几点建议
    养好加州鲈鱼的几点建议

    广州市鱼来鱼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张进在《养好加州鲈鱼的几点建议》强调,水产养殖就是满足不断增加的存塘量下鱼类生长的溶氧和营养。池塘中的溶氧分为三部分:其一,池中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占消耗量的40%—70%);其二,鱼类的呼吸(占消耗量的10%—30%);其三,其他动植物的消耗。由此可见,溶氧大部分被消耗在了细菌对...

    2421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河蟹稻田养殖水稻栽插和蟹种放养技术
    河蟹稻田养殖水稻栽插和蟹种放养技术

    1.水稻栽插(1)水稻品种:选用生长期长、耐肥力强、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和产量高的品种。(2)施基肥:为避免高温季节施肥引起稻田水体缺氧,插秧前施足基肥。用农肥、钾肥、磷肥做基肥,每亩稻田施农肥1000~1500千克,磷肥(按过磷酸钙计算)40~50千克,钾肥(按含30%硫酸钾计算)5~10千克。另每亩施氮肥(标氮...

    91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曹福余:河蟹养殖之我见
    曹福余:河蟹养殖之我见

    饲料一直以来是水产养殖中的重中之重,各个厂家做到精致,而在河蟹养殖中,蟹料却参差不齐,价格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兴化地区目前使用的40%蛋白(河蟹三壳以前主打饲料)市场零售价6000~7500元/吨,价格相差竟达25%。有的品质更是差强人意,如图1。河蟹饲料有其独特的特点,要求切口整齐、粉碎细度高、耐水性高。从市场得知,...

    166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异育银鲫成鱼养殖技术
    异育银鲫成鱼养殖技术

    由于异育银鲫有很强的生活适应能力,其成鱼养殖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方式有:(1)池塘主养。以养殖异育银鲫为主,同时配养一定数量的鲢、鳙、草鱼和团头鲂等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商品饲料,较强的饲养管理技术,能获得高产高效。(2)鱼种池配养。在鱼种池中按常规放养密度培育家鱼种,在不多增加投喂饲料的情况下,每亩放养当年异育...

    998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