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肉猪养殖的适宜环境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怀柔 点击 : 加入收藏

1.建立圈舍的消毒与防疫制度

肉猪养殖的适宜环境 | 家畜养殖

为保证猪只的健康,避免发生疾病,在进猪之前有必要对猪舍、圈栏、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要彻底清扫猪舍走道、猪栏内的粪便、垫草等污物,用水洗刷干净后再进行消毒。猪栏、走道、墙壁可用2%~3%的苛性钠(火碱)水溶液喷洒消毒,停半天或1天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墙壁也可用20%石灰粉刷。应提前消毒饲槽、饲喂用具、车辆等,消毒后洗刷干净备用。日常可定期用对猪只安全的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

2.合理组群

肉猪一般都是群养,合理分群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杂交组合的仔猪有不同的营养需要和生产潜力,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合在一起饲养既会使其互相干扰影响生长,又因不能兼顾各杂交组合的不同营养需要有生产潜力而使各自的生产性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按杂交组合分群,可避免因生活习性不同而造成相互干扰采食有休息,并且因营养需要、生产潜力相同而使得同一群的猪只发育整齐,同期出栏。

还要注意按性别、体重大小和强弱进行组群,因为性别不同而行为表现不同,肥育性能也不同,如去势公猪具有较高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而小母猪则生长略慢,但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一般要求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4一5千克,中猪阶段不超过7~10千克。

组群后要相对固定,因为每一次重新组群后,大约需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比较安定的新群居秩序,在最初的2~3日,往往会发生频繁的个体间争斗。所以,猪群每重组一次,猪只一周内很少增重,确实需要进行调群时,要按照“留弱不留强”(即把处于不利争斗地位或较弱小的猪留在原因,把较强的并进去),‘拆多不拆少”(即把较少内猪留在原圈,把较多的猪并进去),“夜并昼不并”(即要把两群猪合并为一群时,在夜间并群)的原则进行,并加强调群后2—3天内的管理,尽量减少发生争斗。

3.饲养密度与群的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总要保持一定距离,群体密度过大时,使个体间冲突增加,炎热季节还会使圈内局部气温过高而降低猪的食欲,这些都会影响猪只的正常休息;健康和采食,进而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兼顾提高圈舍利用率和肥育猪的饲养效果两个方面,随着猪体重的增大,应使圈舍面积逐渐增大。为满足猪对圈栏面积的需求,又保证肥育期间不调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移动的栏杆圈栏。这样既可以随猪只体重增大相应地扩大围栏面积,又可避免调群造成的应激。

饲养密度(每头占围栏面积)满足需要时,如果群体大小不能满足需求,同样不会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当群体过大时,猪与猪个体之间的位次关系容易削弱或打乱,使个体之间争斗频繁,互相干扰,影响采食和休息。肥育猪的最有利群体大小为4—5头,但这样会相应地降低目舍及设备利用率。实际生产中,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圈以10~15头为宜,最大不宜超过20头。

4.调教

调教就是根据猪的生物学习性和行为学特点进行引导与训练,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躺卧、进食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便于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猪一般多在门口、低洼处、潮湿处、因角等处排泄,排泄时间多在喂饲前或是在睡觉刚起来时。因此,如果在调群转人新圈以前,事先把圈舍打扫干净,特别是猪床处,并在指定的排泄区堆放少量的粪便或泼点水,然后再把猪调入,可使猪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如果这样仍有个别猪只不按指定地点排泄,应将其粪便铲到指定地点并守候看管,经过三五天猪只就会养成采食、卧睡、排泄三角定位的习惯。

猪圈栏建筑结构合理时,这种调教工作比较容易进行,如将猪床设在暗处,铺筑得高一些,距离粪尿沟或饮水处远一些以保持洁净干燥,而把排泄区设在明亮处,使其低一些。调教成败的关键在于抓得早(猪进人新圈前即进行)和抓得勤(勤守候、勤看管)。

5.温度

在适宜温度下,猪的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适宜温度随猪只体重的不同而不同。舍内温度在4℃以下时,会使增重下降50%,而单位增重的耗料量是最适温度时的2倍。温度过高时,为增强散热,猪只的呼吸频率增高,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增重速度减慢,如果再加之通风不良,饮水不足,还会引起中暑死亡。

温度对胭体的组成也有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地影响脂肪的沉积。但如果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环境来生产较瘦的胭体则不合算,因其所得不足以补偿增重慢和耗料多以及由于延长出栏时间而造成的圈舍设备利用率低等的损失。

6.湿度

单纯评价湿度对肥育的影响是有困难的,一般湿度与温度共同产生影响。湿度的影响远远小于温度,如果温度适宜,则空气湿度的高低对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影响很小。实践证明,当温度适宜时,相对湿度从45%上升到巩%都不会影响猪的采食量、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空气相对湿度以40%一75%为宜。对猪影响较大的是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低温高湿,会加剧体热的散失,加重低温对猪只的不利影响;高温高湿,会影响猪只的体表蒸发散热,阻碍猪的体热平衡调节,加剧高温所造成的危害。同时,空气湿度过大时,还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容易引起饲料、垫草的霉变。但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0%也不利,容易引起皮肤和外露粘膜干裂,降低其防卫能力,会增加呼吸道和皮肤疾患。

7.空气新鲜度猪舍内的空气经常受到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或腐败形成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污染,猪只自身的呼吸又会排出大量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如果猪舍设计不合理或管理不善,通风换气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卫生状况不好。就会造成合内空气潮湿、污浊,充满大量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而降低猪的食欲、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并可引起猪的眼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除在猪舍建筑时要考虑猪舍通风换气的需要,设置必要的换气通道,安装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外,还要在管理上注意经常打扫猪栏,保持圈舍清洁,减少污浊气体及水汽的产生,以保证舍内空气的清新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8.光照

有许多试验研究过光照对肉猪增重、饲料利用和胭体品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总的说来,光照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不大,从猪的生物学特性看,猪对光也是不敏感的。因此肉猪舍的光照只要不影响操作和猪的采食就可以了。强烈的光照会影响肉猪的休息和睡眠,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来源:中华园林网)

相关文章

  • 用水生饲料喂猪注意的要点
    用水生饲料喂猪注意的要点

    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及绿萍等水生饲料营养丰富,是养猪的好饲料,但长期饲喂,猪易感染姜片吸虫、蛔虫等,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为了预防这些寄生虫病的发生,用水生饲料喂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水生饲料生长地消毒。用1:5000的硫酸铜溶液或0.1%的石灰水,对放养水生饲料的塘库进行消毒,以杀灭传播姜片吸...

    58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冬季猪应防气喘病
    冬季猪应防气喘病

    症状:发病猪主要病状为咳嗽、气喘。病初为短声连咳,特别是在早晨出圈后遇到冷空气的刺激后最容易听到,同时流出大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中期出现气喘,呼吸次数增加,并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后期,气喘加重,发生哮鸣声,甚至张囗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不愿走动。饲养条件好时,有的猪可以康复,但仔猪发病后死亡率...

    81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仔猪开料:牧草+颗粒饲料
    仔猪开料:牧草+颗粒饲料

    猪是杂食动物,具有较强的采食和利用牧草的能力,尤其是我国地方优良猪种对牧草的利用能力相当突出。牧草中的营养成分能被猪充分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猪常年吃青绿饲料,可以收到“以青补精,降本增效”的作用。用优质牧草饲喂母猪,可以满足营养需要,提高产仔数,饲喂育肥猪能改善肉质。从“猪-牧草”的食物链构成看...

    225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规模猪场猪只驱虫与苍蝇控制方法
    规模猪场猪只驱虫与苍蝇控制方法

    苍蝇有微型“细菌弹”之称它携带病菌的本领实在是惊人,光是苍蝇一只脚,可带80-150万个细菌。苍蝇体内也能携带细菌、病毒,而且携带数量比体外多得多。一只苍蝇包括口器在内的整个肠道,能带上3000万至5亿个细菌,这些细菌在苍蝇“肚子”里能活上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据卫生部门调查,一只苍蝇身上能同时携带有副伤寒、细菌性痢疾、...

    297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如何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如何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多种动物都可以感染,动物中猪的感染最普遍。该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多出现在蚊虫活动旺盛的夏秋季节。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生感染,感染率高、发病率低,隐性感染者居多。隐性感染猪只在感染初期有传染性,因此发病猪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症状表现一...

    271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农家养兔有哪些误区?
    农家养兔有哪些误区?

    一、盲目引种。对家兔品种缺乏详细的了解,盲目引种,使所引种兔品质差,不纯或者带病。这是许多养兔户蒙受损失的主要原因。二、杂交种兔再留种。两个家兔品种杂交,杂交一代个大、体壮、抗病力增强、生长速度快,但不宜再留作种用。因为杂交兔遗传性能很不稳定,后代会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生长缓慢,抗病力减弱,饲料报酬降低。三、连续血配。...

    107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不能喂猪的饲料
    不能喂猪的饲料

    久堆的蔬菜、树叶和青草这些饲料久堆发热、腐败或煮后焖在锅(缸)里过夜,都会使其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喂猪后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鲜嫩的高粱苗、玉米苗和鲜亚麻叶上述青绿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氰酸,猪吃后会发生中毒。发芽的马铃薯及其茎叶马铃薯胚芽和受阳光照射变为青紫色的表皮中含有龙葵素,猪吃了发芽的马铃薯及其茎叶,会产生中...

    220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发热病猪的治疗
    发热病猪的治疗

    猪的正常体温为38℃~40℃,若持续超过40℃,就是发热。长时间的持续高热,会使肌体分解代谢加速,消化机能紊乱,抵抗力下降,甚至引起昏迷或心力衰竭。对发热病猪的治疗原则如下:对发热的病猪应立即隔离,对被污染的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在没有弄清病因之前,只要温度不是过高,一般不要随意使用退热药。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注意补...

    270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羊得了创伤性网胃炎该怎么办?
    羊得了创伤性网胃炎该怎么办?

    羊创伤性网胃炎是由于金属尖锐异物进入网胃,导致网胃壁损伤继而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一、病因1.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加工过于粗放,调理饲料不精心的情况下,常发病。2.舍饲和放牧时,各种金属尖锐异物(铁钉、铁丝、缝衣针、别针等)通过不同方式混入饲料或饲草,被羊只采食后落入网胃,并刺伤网胃壁而致病。二、临床症状根据网胃损伤的...

    20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猪发情规律及配种时间
    猪发情规律及配种时间

    了解母猪的发情规律,在最合适的时间段内配种,可提高母猪生产效益。母猪最好在4-5月配种,到9-10月再配种,反复循环,这样能使母猪在春、秋两季配种产仔,避开寒冷和炎热的天气。母猪发情周期16-25天,平均21天左右,后备母猪约在150-170日龄发情,断奶后母猪3-10天发情。发情期表现母猪表现兴奋不安,对周围的环境敏...

    122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选好采暖设施 增加养猪效益
    选好采暖设施 增加养猪效益

    寒冬将至,养猪又面临着严寒带来的考验:疾病多发,死亡增加,成本升高,利润下降。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是不现实的,但养猪户可以抓住重点,用最少的资源解决最多的问题。本文就冬季常用的采暖设施进行比较,养猪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采暖方式,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一、常用采暖设施1.煤炉:普通燃煤取暖设施,常使用于天气寒冷而且块...

    19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母猪瘫痪怎么办
    母猪瘫痪怎么办

    对严重瘫痪、卧地不起的母猪,可以用10%~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00~15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天。或者用维丁胶性钙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也可以内服中药。配方为乌蛇16克、防风16克、地鳖虫13克、地龙16克、血蝎9克、当归16克、红花13克、没药13克,研末温水调服,白酒60克为引,连...

    16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生猪过冬有“五忌”
    生猪过冬有“五忌”

    冬季气温较低,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引发各种疫病,给养殖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近日,笔者采访了专家,让他给养殖户们指导指导,让猪舍内的生猪安全过冬。忌冷:冬季猪舍应加强保暖,减少猪的代谢消耗,提高饲养效益。仔猪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2℃~35℃,中、大猪为15℃~25℃。低温对猪生长增重影响比较严...

    113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羔羊育肥有妙招
    羔羊育肥有妙招

    早期育肥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胴体组成部分的增加大于非胴体部分、脂肪沉积少、瘤胃利用精料的能力强等,故此时育肥羔羊既能获得较高屠宰率,又能得到最大的饲料报酬。1.5月龄断奶的羔羊,可以采用任何一种谷物类饲料进行全精料育肥,但玉米等高能量饲料效果最好。羔羊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饲料的投给最好采用自制的简易自动饲槽。在运动场内...

    237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冬季家兔易发出血性败血病
    冬季家兔易发出血性败血病

    冬季最易发生和流行的兔病是出血性败血病,也叫巴氏杆菌病。这种病传播快,一经发生,如不及时隔离消毒,将会传播整个兔群,造成家兔大量死亡。发病原因其主要病原是家兔巴氏杆菌,这种菌经常潜伏在兔的鼻腔黏膜中,当兔的鼻黏膜变的脆弱时它就乘机而入,通过黏膜侵入体内发病。所以,身体虚弱是家兔发生此病的因素,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器官和皮...

    31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