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蟹种培育中的懒蟹与早熟蟹的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时间 : 2024-10-13 23:09:04 投稿人 : Demarcus 点击 : 加入收藏

蟹种是成蟹养殖基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1龄蟹种培育技术已趋向成熟,目前蟹种培育大都达到亩产量100kg、高产池塘达250kg以上的水平。但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懒蟹”与“早熟蟹”比例偏高成为困扰广大养殖户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分析了“懒蟹”与“早熟蟹”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蟹种培育中的懒蟹与早熟蟹的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 淡水养殖

一、概念描述

1、懒蟹。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常有一些仔蟹前期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后期虽能觅食,但不蜕壳、不长大,到蟹种捕捞时,其规格在500只/kg以上,少数仍停留在Ⅲ期~Ⅴ期仔蟹阶段,达不到蟹种的规格要求,失去了成蟹养殖的价值,蟹农称之为懒蟹。

2、早熟蟹。1龄蟹种收获时,部分较大规格个体的蟹种外部形态、副性征已与成熟蟹相同,性腺已完全或接近成熟,这种个体的蟹种被称为早熟蟹,也有称性早熟蟹种。早熟蟹放养后往往帨壳不逐而死亡,即便不死亡,其生长速度也很慢。

二、产生原因

1、育种池塘过大。育种池塘小而适宜,幼蟹相对集中,饵料容易做到均匀投喂,每只蟹获取饵料的机会也越高,规格相对更均匀整齐。池塘越大,幼蟹相对分散,饵料投喂无法实现全覆盖,久而久之,蟹种则会逐渐出现规格分化较大的局面,小的成为懒蟹,大的成为早熟蟹。

2、密度过高或过低。幼蟹密度过大,如果投饵再达不到均匀的要求,部分幼蟹吃不到足够的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出现“懒蟹”。幼蟹密度过低,容易造成蟹种营养过剩,规格偏大,早熟蟹比例大幅度提高。

3、水体溶氧量太低。蟹种培育过程中,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当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幼蟹会上岸或附着在水草上栖息,时间一长,上岸的这些幼蟹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这些蟹就成了懒蟹。

4、水位变动频繁。养殖水位时高时低,蟹种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以不变应万变”。

5、缺少附着物。水体溶氧量较低时,幼蟹往往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中有附着物没有或不足,幼蟹就能爬上去。如果水中无附着物,蟹种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

6、饵料投喂不均匀。蟹种培育过程中如果投喂饵料不均匀,导致部分蟹种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蟹种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容易形成懒蟹。如果投喂饵料过精,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过多,再加上培育池中天然饵料比较丰富,使生性贪食的幼蟹营养过剩,形成了早熟蟹。

7、有效积温增加。育蟹种水体较小,水位浅,水温上升快,如遇持续高温季节,水温一直较高,加速了幼蟹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形成早熟蟹。

三、控制措施

1、建设标准化蟹种培育池。育蟹种池塘面积以5亩左右为宜,池埂坡比1:2~3,池深1.2~1.5m。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考虑到投饵和幼蟹捕捞操作便利,培育池池底最好为锅底形结构,自然形成浅水区和深水区。

2、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育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沛,进排水方便。水草具有供幼蟹摄食、隐蔽蜕壳、降温和净化水质等作用。浅水区栽种水花生,深水区栽种伊乐藻,呈条状型分布,水花生长成后要占全池面积的50%以上。

3、控制和调整在池幼蟹密度。实践证明,蟹苗亩放养量与蟹种亩产量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一般按亩放蟹苗0.75~2kg灵活掌握。可一次放足,中途适当调剂。培育期间进行两次抽样:第一次在蟹苗下池培育4~6天,即首次蜕壳全部变态成Ⅰ期仔蟹时,要求Ⅰ期仔蟹密度达到13万~18万只/亩;第二次在培育25~30天蜕过5次壳的Ⅴ期幼蟹时,要求密度达10万只/亩左右。

4、饵料的品种选择与合理投喂。大眼幼体下塘前要培育适量的浮游生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按蟹苗重量100%~200%投喂专用开口料,每天投喂4~6次。蟹苗蜕变成Ⅰ期幼蟹后投喂专用幼蟹料,随着幼蟹规格的增长,当培育至Ⅴ期时,逐步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同时要防止饵料不足,造成幼蟹相互残杀。7~9月份,要适当减少精料的投喂,多喂一些水草、浮萍、南瓜丝等植物性饵料,10月份后,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育肥饲料,供其壮膘越冬。

5、加强水质与水位管理。在蟹种培育过程中特别在高温期间,每10~15天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或水质改良剂。前期不宜频繁换水,应保持水位稳定,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逐步地提高水位。7~9月高温季节,培育池水位尽量保持在1m以上,为防池塘水温过高,5~7天换水1次,但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次换掉原池老水20%左右。

6、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有条件的育种池要安装微孔管增氧设施,以便养殖过程中,特别在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天气开机增氧。但高温季节,白天尽量不要开机,因池塘表层水温高达35~36℃,一旦开机,会使上下水体形成对流,表层的热水会进入池塘底部,对幼蟹产生应激和不适。

作者:盐都区水产站 滕江峰黎俊龙

相关文章

  • 鲤鱼细菌性鳔炎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鲤鱼细菌性鳔炎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鲤鱼鳔炎病是近几年北方池塘养殖鲤鱼的常见病,与弹状病毒引起的鲤春病毒血症(以前曾经称为“鲤鱼鳔炎症”)不同,目前发生的鲤鱼鳔炎病由细菌引起,内服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都有效果;发病水温也不是鲤春病毒血症的低温期发病,而是在养殖季节温度越高的时候越严重,尤其是25℃以上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也没有病毒病的体表严重出血、突眼的特征...

    416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广东湛江茂名罗非鱼车轮虫指环虫肆虐 养殖户怎么办
    广东湛江茂名罗非鱼车轮虫指环虫肆虐 养殖户怎么办

    近日,由于天气变化,水质恶化,广东湛江、茂名、粤西等地罗非鱼车轮虫、指环虫肆虐,不少地区出现大量死鱼,许多养殖户朋友使用无数内服药束手无策,这里小鱼为大家简单分享下治疗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寄生虫滋生原因:天气变化,水质恶化,长期投喂饲料和鱼粪积累,池塘有机质增多。引发死鱼原因:寄生虫滋生,咬伤鱼体;水质差,伤口感染病...

    1068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虹鳟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虹鳟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1、流行情况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是虹鳟鱼苗、幼鱼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各国,是世界性鱼病,在我国流行于台湾、东北、山西、山东、甘肃和北京等地,是鱼类口岸的第一检疫对象。该病主要危害溪鳟、虹鳟、克氏鲑、银大马哈鱼、枇杷鳟、红大麻哈鱼等鱼苗和幼鱼。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鱼苗、鱼种,开食后2~3...

    2969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池塘养鱼缺水饲养管理
    池塘养鱼缺水饲养管理

    今年入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下雨的次数不多,总的下雨的量较往年少,因此,池塘内的水质得不到改善,目前多数池塘水质老化,缺氧浮头泛塘死鱼的事故经常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了损失。现阶段多数池塘平均蓄水深度在1.8米左右或更浅,而气温和水温均在30℃以上,水的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而高温季节鱼的新陈代谢旺盛,这个时候必须少投饲...

    275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养殖户成功处理轻度泥浑水
    河蟹养殖户成功处理轻度泥浑水

    一、塘口情况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薛陈村,河蟹养殖户王老板在薛陈村有个35亩的塘口,拿的本地苗,放养密度1300,沟深1.2米,水草以伊乐藻为主。4月20日来电咨询好润水产药店周庄店反映水有轻微的泥浆浑,4月17日上菌种调水,4月18日肥水。接电后,好润技术员立即前往王老板塘口测水调查。PH:8.8亚硝酸盐:0.05氨氮:...

    65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一线总结:前期河蟹塘肥水,真的这么难吗?
    一线总结:前期河蟹塘肥水,真的这么难吗?

    养殖是一个综合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只有处处做细、做精,成功的希望才越来越大。前期肥水培藻是虾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一直有些河蟹养殖户朋友们说前期肥水困难,下面就前期肥水谈谈自己的看法:较好的池塘水质一、肥水的好处1.促进水中有益藻类迅速繁殖,为早期蟹类...

    243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初春季节鱼病防治要点
    初春季节鱼病防治要点

    目前虽已进入春季,但是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要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

    21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用肉眼鉴别常见鱼病
    用肉眼鉴别常见鱼病

    鉴别常见的鱼病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体表生有棉絮状的白色物则为水...

    13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鳗鲡养殖中的新疾病—复殖吸虫病
    鳗鲡养殖中的新疾病—复殖吸虫病

    本病现仅发生于水源含盐分的欧洲鳗鲡养殖池,在其它养殖种类鳗鲡及纯淡水养殖池中未发现。流行水温为18℃~26℃的季节,低温期死亡率较高温期低,一般死亡率达5%以上,在高温期短时间内往往引起批量死亡。病原为复殖吸虫的卵,主要寄生于鳃组织内,有时在肾脏中也发现虫体。病鳗体色变浅,不摄食,呼吸困难,胸鳍发红,鳃丝粘液增生、淤血...

    623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秋季养殖乌龟喂食要做到“四定”
    秋季养殖乌龟喂食要做到“四定”

    进入秋季,气温逐渐转凉爽,这时候,对龟的喂食也显得十分的重要。现在的养殖场里养龟都提倡自然养殖(主要是指不加温养殖),虽然说广东广西等地区的冬天不算太冷,但在不加温养殖的环境里,龟也需要进行冬眠,而要让它安全顺利地过好这个冬,一个前提就是龟的自身要储蓄好足够的能量以提供给它们在整个冬天里不吃不喝的冬眠状态的消耗。如何让...

    1087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浮游动物过量繁殖,导致河蟹塘白浊混的处理方法
    浮游动物过量繁殖,导致河蟹塘白浊混的处理方法

    浮游动物过量繁殖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前期大量使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肥水,二是老塘口多年养殖不清塘,水中有机污染物不断蓄积造成的。同时,经常过量打水也会从外源水中引入。浮游动物过多会大量摄食水中藻类,引起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危害河蟹蜕壳生长。同时浮游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加重了水质浑浊不清。处理措...

    60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巴沙鱼肠胃炎治疗方案
    巴沙鱼肠胃炎治疗方案

    进入深秋之后,天气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早晚温度的波动极大,水质不稳定,极容易引起养殖动物的感染发病。以下是养殖户出现的情况:湛江雷州宋村卢老板养了3张土塘,东西走向,今年第一次养巴沙鱼,其中发病的鱼塘面60亩,水深1.2米,大概放28万苗,7月24号放的苗,大概在0.7到1.3斤每条;10月20号开始断断续续杀过3次车轮...

    2998 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 淡水养殖 鲶鱼养殖 鲶鱼养殖方法
  • 冬季鱼种高成活率饲养技术
    冬季鱼种高成活率饲养技术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现将池塘鱼种越冬高成活率的饲养技术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1、池塘条件太差。少数养殖户错误地认为,冬季天冷鱼不吃少动,只要池塘里有水将鱼种放进去就行。于是不择池塘大小,不谈水深水浅,不管水质肥瘦,随意地选择池塘作为鱼种越冬池。2、鱼种质量不好。不仅个体小,而且体质弱,有些还严重受...

    9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颡鱼养殖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黄颡鱼养殖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脓血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3)危害及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黄颡鱼鱼种及成鱼。这种病很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由于致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生存,因此...

    235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农村坑塘莲田养鱼技术
    农村坑塘莲田养鱼技术

    一、莲田的选择及改建1、养鱼莲田所需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优良而充足的水源。二是池塘面积一般要在0.2-0.5公顷,最少不要小于0.13公顷;三是水深要以适应藕的生长为主,根据藕的生长特点,逐步调节水深来满足藕、鱼的要求。房前屋后的闲散自然坑塘,只要能够保证植藕,养鱼的水源,都可以用来发展莲田养鱼。2、养鱼莲田的工程设施...

    237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