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兴起,我县许多专业户从四川、山东、江苏、皖北等地引入大量新品种山羊,如四川南江黄羊、杂交波尔山羊、山东小尾寒羊等。近期,由于山羊引种来自多渠道,血源复杂,又未经严格的兽医卫生检疫,我县不断发生山羊流行性腹泻,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本县小洲乡一养羊户,2001年4月从定远县引入100只山羊,成羊平均体重约40千克左右,去年养殖一年未发生任何传染病。今年3月份,他的邻居从寿县引入90只山羊,引入后羊群中有一只生病,现波及两家羊群。畜主曾给病羊喂服泻立停、土霉素等药,病畜未见好转,并逐渐消瘦、拉稀、死亡。母羊产仔全部死亡,羊羔也全部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现剩下32只羊已全部发病,有的病情危重。
二、临床症状。本病无明显特征症状,羊发病后渐渐消瘦、拉稀、毛色焦枯、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粪便呈黑色糊状,有时带血,有的粪便上带白色虫体。病羊在发病后期,腹部膨大、瘦弱、昏睡而死。有的病羊粪便稀薄如水,逐渐虚弱,卧地不起,尾部被毛被粪便粘污。有的有神经症状,四肢瘫痪,呼吸急促,鼻眼部有粘性分泌物,眼结膜红肿,体温一般在39-41.5℃,脱水严重,磨牙,弓背,腹痛,流涎,口水过多,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抽搐或昏迷,角膜反射消失而死。
三、病理变化。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回肠粘膜充血发红,有1-2毫米的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心包积液,心外膜下有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胸腺出血。真胃糊膜出血脱落,病程1-3天。
四、防治
1、隔离病羊,无害化处理病死羊。彻底消毒,及时打扫圈舍,将污物、粪便等物消毒堆积发酵。用百毒杀1:300倍稀释消毒圈舍、用具,每天2次,连用7天。
2、抓膘保暖。秋冬季节,要晚间补加黄豆、玉米等精饲料,补充矿物质,保证营养充分、平衡。加强保暖,修补棚圈,保持圈内清洁干燥,放入毡包防寒,改善通风条件。
3、预防接种。每年秋季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盖羊痢疾、黑疫五联苗",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
4、药物治疗。预防每只羊用水灌服土霉素0.3克,再加胃蛋白酶0.3克,每日2次;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25%安那加0.5毫升;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50毫升;为治疗并发炎症,可用青霉素7万国际单位/千克,链霉素30毫克/千克,用5毫升安基比林注射液稀释溶解后肌肉注射,再肌注地塞米松5毫克/只,每日2次。
(来源:《安徽农业》2003.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