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鱼病知识--初识蛇头鱼--“乌鳢” 及它的常见病害防治

时间 : 2023-05-08 17:59:05 投稿人 : 觅柔 点击 : 加入收藏

前一段时间,师弟师妹养的杂交鳢短时间内陆续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这严重打击了我们这些青年科(养)研(鱼)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了避免下一批鱼苗出现类似的死亡现象,作为“小乌鳢”的监护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乌鳢养殖技术。所以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乌鳢的鱼类知识。

鱼病知识--初识蛇头鱼--“乌鳢” 及它的常见病害防治

生鱼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乌鳢,另一种是斑鳢。要把1尾乌鳢养到3千克需要3年以上时间,斑鳢养殖则需时更长,而杂交种就能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乌斑杂交鳢集乌鳢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耐寒、耐低氧和斑鳢肉味鲜美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突显了该鱼独具的竞争优势。在珠三角地区,杂交鳢已逐步替代乌鳢、斑鳢的养殖地位,成为鳢科鱼类中主要的养殖品种,并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目前还在逐步推广扩大。

如何区分乌鳢、斑鳢、杂交鳢呢?

乌鳢、斑鳢和杂交鳢斑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部分:头部、体侧和尾鳍基(如下图所示)。

乌鳢头顶前部斑纹呈“八八八”排列,斑鳢和杂交鳢呈“一八八”排列;

乌鳢体侧黑斑跨过侧线,斑纹交错明显,斑鳢和杂交鳢体侧黑斑不跨过侧线,呈上下2行排列;

乌鳢单块黑斑的面积较大,斑鳢单块黑斑比较细小,与乌鳢差别甚远,杂交鳢体侧单块黑斑的面积则小于乌鳢但大于斑鳢;

斑鳢尾鳍基部有1条或2条跨过整个尾鳍基部的弧形斑纹,乌鳢无此弧形斑纹,杂交鳢则或有或无。

鱼病知识--初识蛇头鱼--“乌鳢” 及它的常见病害防治

A-I.乌鳢头顶部斑纹;A-Ⅱ.乌鳢侧面斑纹;

B-I.斑鳢头顶部斑纹;B-Ⅱ.斑鳢侧面斑纹;

C-I.杂交鳢头顶部斑纹;C-Ⅱ.杂交鳢侧面斑纹

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把乌鳢、斑鳢、杂交鳢都统称为乌鳢。

如何驯化野生乌鳢?

乌鳢是肉食性鱼类,在投喂膨化颗粒饲料前,必须对乌鳢苗种进行驯食,使其由摄食天然饵料或冰鲜鱼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以便于大规模养殖。一般情况下,个体越小、驯化越容易,个体越大、所需时间越长。乌鳢苗种最佳驯化时间为体长3~5厘米。

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乌鳢集合到食场周围,一般7d左右可驯化成功。乌鳢由摄食冰鲜鱼浆到摄食颗粒饲料,一般要经历从拒食到被迫摄食、最终习惯摄食的转变过程。

第一步,要用冰鲜鱼浆诱鱼集中摄食,并达到正常摄食量;

第二步,在鱼浆中添加颗粒饲料比例应由少到多,逐渐过渡,不可急于求成;

第三步,完全投喂颗粒饲料,投喂前,加适量水软化饲料。有时需要重复进行,驯化才能成功。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具有耐低氧性和能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鱼类,因此乌鳢大批量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乌鳢“生病”了。

真菌性疾病

截至目前,关于乌鳢真菌性疾病的报道只有水霉病和流行性溃疡综合征两种,国内外均未对乌鳢的真菌性疾病展开深入系统性的研究。

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由水霉菌或绵霉菌感染鱼体体表引起,病原是条件致病菌。

(1)流行特点:当养殖水体恶化,鱼体受机械损伤,或水温在15~20℃的早春晚冬,尤其是阴雨天气时极易引发该病。乌鳢在各个生长阶段均可感染此病,发病率高达80%~90%,死亡率达100%。

(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一般不明显,患病乌鳢摄食能力下降甚至不进食。随着病原菌不断渗入机体,组织逐渐坏死,体表黏液增加,病鱼开始独游或停滞不动,体表病灶处开始长出白色絮状的菌丝,仿佛外面长了一圈白毛,故又称“白毛病”。

(3)防治措施:对养殖水体进行彻底消毒,在运输、捕捞乌鳢时应避免鱼体受伤。

采用入塘前使用4mg/L的高锰酸钾或2%~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对其进行消毒。

用30mg/L的福尔马林溶液可有效防治乌鳢水霉病。

用全池泼洒0.3~0.5g/m3亚甲基蓝

用30~50g/m3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外每米水深泼洒120~150g硫代钾酸铵有一定疗效。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又称霉菌性肉芽肿,主要为真菌媒介丝囊霉所引发。丝囊霉除了会损坏乌鳢机体组织之外,还会分泌毒素,导致其机体免疫力降低。生产中经常被误诊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

(1)流行特点:水温在18~23℃,尤其是阴雨天气极易暴发此病。此病对乌鳢鱼苗的危害大于成鱼,鱼苗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主要症状:患病乌鳢发病初期的症状为食欲减退甚至不进食,体色发黑,在水中狂游或漂浮在水面,鱼体多部位出现红色斑块。随着病情持续加重,乌鳢的头尾、鳍及体表各处开始严重溃烂,可见较大、明显的红色溃疡点,腹部干瘪溃烂,严重者内脏器官外露。剖检可见肠道内无食物,有透明液体渗出,肝脏、脾脏发黄。

(3)防治措施:预防手段主要包括:当温度较低时尽量避免换水,通过微生态制剂对水质进行调节,按时清塘消毒,持续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等。

在治疗方法上,建议,通过0.3~0.5g/m3亚甲基蓝和0.3~0.5mL/m3聚维酮碘交替使用,对养殖水体进行彻底消毒杀菌,连续2次为1个疗程,间隔7d后再泼洒消毒1个疗程。

选择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克霉唑、维生素C与维生素K3等做成药饵投喂,可有效治疗该病。

寄生虫性疾病

由于季节、地区存在差异,乌鳢会感染各种不同的寄生虫性疾病,包括车轮虫病、小瓜虫病、嗜子宫线虫病、孢子虫病、碘泡虫病及水蛭病等。

车轮虫病

乌鳢车轮虫病的病原为寄生在其鳃丝和体表上的车轮虫。车轮虫生命力极强,繁殖速度快,主要危害乌鳢鱼苗。

(1)流行特点:每年4~8月为发病高峰期,水温在20~28℃时容易引发此病。当养殖面积小、水位过浅、饵料不足、连续阴雨时也容易引发此病。

(2)主要症状:患病乌鳢的典型症状为体表黏液增多、形体消瘦,部分病鱼在水中打转、离群独游,严重时病鱼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膜。打开鳃盖后可见鳃丝发白,刮取鳃丝及体表黏液进行镜检可见车轮虫。

(3)防治措施:预防该病的关键是定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以杀死底泥中的车轮虫;

泼洒0.5~1.0mg/L二氧化氯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用0.6~0.7g/m3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或每米水深、每亩(15亩=1hm2,下同)水面用苦楝树叶30kg全池泼洒来治疗该病。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寄生在鱼体上的小瓜虫。

(1)流行特点:该病在春秋季节、水温15~25℃时易暴发流行,主要感染乌鳢幼苗。

(2)主要症状:患病乌鳢的鳃丝、鳍条及体表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此为小瓜虫虫体和胞囊,故此病也叫做“白点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游动迟缓,漂浮于水面,随着病情加重,患病乌鳢的体表似附着一层白膜,部分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常与固体物质发生摩擦,最终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3)防治措施:用生石灰清塘清淤,以杀死池塘底部淤泥中的虫卵及胞囊。

采用全池泼洒0.3mg/L亚甲基蓝的方法预防该病。

将研磨后的五倍子浸泡后,以3~5mg/mL浸出液全池泼洒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病情较轻时,使用0.7g/m3硫酸铜即可治愈小瓜虫病,病情严重时以0.25kg/亩椒子粉与0.5kg/亩生姜粉混合使用可见显著疗效。

嗜子宫线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俗称红线虫病,病原为藤本嗜子宫线虫。此虫虫体细长,两端稍细,体色呈血红色,俗称红线虫。

(1)流行特点:该病流行于春季。

(2)主要症状:嗜子宫线虫主要寄生在乌鳢的背鳍、臀鳍及尾鳍基部,肉眼可见红线虫弯曲着钻在鳍条间。红线虫少量寄生不会导致乌鳢死亡,但会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当大量寄生时易导致乌鳢继发细菌病而死亡。

(3)防治措施:

可使用生石灰等进行清塘消毒,以杀死底泥中的嗜子宫线虫。

全池泼洒0.2~0.4mg/L晶体敌百虫,同时使用2%~5%食盐水浸泡鱼体后,将高锰酸钾或碘酊涂抹在病灶部位,治疗效果较好。

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的病原为孢子虫。

(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感染乌鳢幼苗,在春秋季及冬季易引发流行。

(2)主要症状:孢子虫可寄生在鱼体各个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及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孢子虫一旦寄生在乌鳢的体表、鳃、内脏器官等,将会形成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块状或瘤状胞囊,胞囊面积越大,对各组织器官的破坏就越大。主要表现为乌鳢自身不能保持平衡,在水中偏向一侧游动,不能正常摄食。若孢子虫寄生在鳃上,将直接破坏鳃组织并影响其呼吸。

(3)防治措施:彻底清塘清淤,可用生石灰、高锰酸钾等杀灭底泥中的孢子虫,同时将病死的乌鳢洒石灰后深埋,以防疾病扩散。

采用全池泼洒0.5g/m3晶体敌百虫(90%)的方法预防该病,

治疗方面则建议将晶体敌百虫(90%)拌饲(100kg饲料拌60g晶体敌百虫)投喂,以杀死消化道内寄生的孢子虫;

将乌鳢鱼种用0.5g/m3磷酸氯喹药浴或全池泼洒20~50mL/m3福尔马林也可有效治疗该病。

碘泡虫病

碘泡虫病的病原为碘泡虫,乌鳢各个生长阶段均可感染而发病。

(1)流行特点:在每年的5~8月最为流行,发病率高达90%。

(2)主要症状:鱼体发黑,在水面打转,腹部膨大,剖检后可见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患病乌鳢幼苗的肾脏内可见一些白色或浅黄色呈圆形的碘泡虫胞囊。患病乌鳢成鱼的整个肾脏处均长满胞囊,肾脏坏死。

(3)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投喂新鲜优质饲料,以提高乌鳢自身的免疫力。应注意将病鱼、死鱼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处理后深埋于距池塘较远处。

可用生石灰化水后清塘消毒,将底泥中的碘泡虫胞囊杀灭。

使用0.3~0.5mg/L晶体敌百虫或0.5mg/L硫酸铜全池泼洒,同时用0.8~1.0g/kg硫酸锌或2.0~2.5mg/kg盐酸氯苯胍拌饲投喂,可见显著疗效。

病毒性疾病

弹状病毒病

弹状病毒病是由弹状病毒引起的广宿主疾病,弹状病毒因形状似子弹而得名。

(1)流行特点:当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低,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高或放养密度过大时易引发此病。水温在27~30℃时为发病高峰。

(2)主要症状:患病乌鳢躁动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剖检时可见其肝、脾脏肿大,且有红点附着其上,鳔充血肿胀。

(3)防治措施:避免放养密度过大,科学投喂新鲜优质饲料,保证养殖水质良好。

可用生石灰等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消毒。

将10~12mg/kg氟苯尼考、0.025g/kg三黄粉和0.6~1.0g/kg维生素C混合使用,可有效预防该病。

平时可用适量中草药拌饲投喂,以提高乌鳢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潘德博;李凯彬.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04),488–493.

(2)钟小庆;刘奕明;颜远义;陈耀根.水产良种乌斑杂交鳢养殖技术.农村新技术2018,No.10,28–29.

(3)张新铖;陈昆慈;朱新平.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2),132–134.

(4)杨成胜;李广信;刘士旗.乌鳢苗种阶段的病害防治.渔业致富指南2008,No.17,52–53.

(5)孔祎頔;单晓枫;牛小天;吴莉芳;王桂芹.乌鳢真菌性、寄生虫性及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水产科技情报2019,46(02),106–109.

(6)黄国稳.野生乌鳢苗驯化养殖技术.河南水产2017,No.05,18–19.

相关文章

  • 鳙鱼花鲢养殖常见病菌性烂鳃病防治技术
    鳙鱼花鲢养殖常见病菌性烂鳃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柱状纤维黏细菌。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鳃上黏液增多,常伴有淤泥,鳃丝末端肿胀、腐烂发白,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露,常伴有蛀鳍、断尾现象。3.流行情况:此病是养殖鱼类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鲢、鲤、鳙等,特别是草鱼种。流行季节为4~10月。流行水温为15~30℃...

    283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甲鱼苗开食时应注意什么?
    甲鱼苗开食时应注意什么?

    甲鱼苗开食,是鳖苗培育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操作环节。过去.我们给甲鱼苗开食是采用在盆中用3%浓度的饲料浆水浸泡3小时,其目的是为了让甲鱼苗在放养前吞食饲料和嗅饲料的气味。以利放养后能很快识别饲料吃食。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开食方法弊多利少,其一是饲料浆因不适口无法吞食,起不到开食作用反而浪费饲料;其二是高密度长时间在饲料...

    184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鱼塘应“秋肥勤”
    鱼塘应“秋肥勤”

    进入秋冬季节,有些鱼塘停止了施肥工作,专等捕捞上市。如果此时停止施肥,会造成鱼体瘦弱,体质下降,时间一长还会出现死鱼现象。鱼池秋冬季节施肥的目的在于给鱼类继续提供丰富的饵料,补给必需的营养物质。早、中秋水温仍较高,加上气候多变,水质易变化,而鱼类吃食旺盛,耗氧量大,因此施肥要量小次多。晚秋水温渐低,有机物分解慢,肥力持...

    262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青鱼养殖常见病出血病诊断方法介绍
    青鱼养殖常见病出血病诊断方法介绍

    一、病因从病例的发病季节和防治效果看,具有病毒或病毒、细菌皆有的可能性。目前,尚无法明确定论。引发青鱼出血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从病例调查和防治经验看:高密度饲养及养殖环境不良是引起青鱼出血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日常管理不当,或水体环境剧变,皆会引发该病。二、解剖症状青鱼胃、肠道内壁出血、发红,内含物粘稠脓状。肝脏、肾脏等...

    734 青鱼 淡水养殖 青鱼养殖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养殖方法
  • 海水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海水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1.主要病原:能引起该病的车轮虫有十几种,在体表寄生的主要有显著车轮虫、杜氏车轮虫。侵袭鳃的主要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及小袖车轮虫。2.主要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表及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层黏液层;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镜检见车轮虫可确诊。3.流行情况:车轮虫适宜水温20~28℃,流...

    2433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水产养殖贴士:淡水白鲳出血病及肠炎的治疗
    水产养殖贴士:淡水白鲳出血病及肠炎的治疗

    淡水白鲳出血病和肠炎病一般同时并发,外表症状:眼球、头部充血、背鳍及尾部表皮有块状红肿;内部肠道积水,胃充血并有食物。此病死亡率高来的快,因此要及时治疗。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内服外用法:早晨8-9点用二氧化氯或三氯异尿酸0.5mg/L全池泼洒消毒水体,连续两天;根据放养量估算出鱼总重,氟苯尼考按15mg/kg拌料投喂,连续...

    496 淡水养殖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养殖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的四防技术
    河蟹养殖的四防技术

    一、防逃逸安装防逃墙:在池埂间水面上,铺层衔结牢固的塑料膜,将膜的底端埋入泥中30厘米,上端用竹片或细竹作衬,埂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安上固定桩,拉直膜,后固定,防逃墙的梗上部分也可选用聚乙烯网片,网目为2厘米,高出埂面60-80厘米,进排水口一定要用细网目(0.5厘米以下)的铁丝网拦好。每日巡塘时,如发现防逃墙有破损,池埂...

    80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白皮病防治技术
    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白皮病防治技术

    1.病因及症状:此病是由细菌从伤口侵入而引起的。初发病的鱼在背鳍基部和尾柄部出现白点,随后迅速蔓延,使尾柄部出现白点,鳞片脱落,病鱼失去游泳和平衡能力,悬浮于水中,很快死亡。此病主要发生在5厘米以下的鱼苗,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每年3~5月为流行季节。2.防治方法:①池塘使用前要严格清塘消毒,苗种培育阶段要保持池水...

    2059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为什么建议河蟹养殖户年前种植水草
    为什么建议河蟹养殖户年前种植水草

    2017年的河蟹养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新一轮的养殖也即将要开始。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蟹先养草”足以见得水草对于河蟹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蟹塘种植的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蟹塘种植的水草品种一定要多种搭配。在江苏地区,大部分蟹塘以种植伊乐藻为主,伊乐藻俗称“吃不败”适用能力强,耐低温,水温达到5℃即开始...

    215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鳗鱼养殖常见病鳗匹里虫病的诊断方法
    鳗鱼养殖常见病鳗匹里虫病的诊断方法

    1.流行情况:鳗匹里虫主要寄生在鳗鲡肌肉中。在加温的养鳗池内,自白仔鳗至成鳗均会感染。2.症状:幼鳗患病后,体表可见黄白色斑,患病成鳗体表凹凸不平。3.诊断:需用高倍显微镜进行检查。...

    287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提高池塘养殖大闸蟹效益的关键措施
    提高池塘养殖大闸蟹效益的关键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池塘应在冬季进行清整,抽干池水进行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放养前,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然后进行消毒杀菌,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120-150公斤。2、投放优质蟹苗投放自已培育的扣蟹,要求扣蟹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规格一致,无性早熟。蟹种放养前,选择硬壳体健、活动好的蟹种,不投放腹肢僵直、中空...

    63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春季烂皮病导致黄颡鱼持续死亡的处理方法
    春季烂皮病导致黄颡鱼持续死亡的处理方法

    3月29日接到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黄颡鱼养殖户朱老板电话,其养殖户30亩黄颡鱼塘从年前开始持续死亡,进入春季爆发烂皮病,已使用多种抗生素未见效果,前几天全池泼洒了恩诺沙星后死亡加剧,且水质恶化。由于存塘有六万斤成鱼,极有可能出现翻塘危险。3月30日早上到养殖户塘口,现场查看:塘边有死鱼浮起,并有病鱼回游。对水质进行采...

    371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屠宰下脚料别直接喂鱼
    屠宰下脚料别直接喂鱼

    前不久,阳原县一养殖户将宰猪的下脚料直接倒入了自家鱼塘。次日就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十几尾草鱼,起初以为是鱼病,但仔细查看发现是倒入池塘中宰猪的下脚料造成的。俗话说:“油花、毛渣、粪便渣,用来喂鱼顶呱呱”。据了解,当地农民把屠宰牲畜的下脚料直接倒入池塘喂鱼是一种习惯,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未经处理的下脚料中含有油脂,形成的油花...

    186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五壳还损蟹,还有多少问题困惑着大闸蟹养殖户?
    五壳还损蟹,还有多少问题困惑着大闸蟹养殖户?

    立秋之后,预示着河蟹养殖已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相信大家在经历了高温期的梦魇以及抖抖病的威胁时,都或多或少彻夜难眠。不过,这些难熬的日子总算是挺了过来。可是,最近损蟹的事还是时有发生,而死亡的螃蟹出现的问题却各不相同。这着实又给笔者上了一课。河蟹养殖中,日常的损蟹本应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当死亡量呈一个上升的趋势时,就难免...

    109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高达25.5%,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斑鳢(C...

    2437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