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方法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家禽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进出饲养环境的人员、车辆和物品等的消毒
饲养人员进入禽舍前,要洗澡、更衣,穿着已消毒过的工作服和鞋帽。运输车辆,在装货前和卸货后,应由专门的消毒人员对车箱、车轮进行消毒,进入家禽饲养环境时必须经过消毒池。对装禽的禽笼、装蛋的蛋箱等物品,必须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消毒药可用0.5%抗毒威溶液。
家禽入舍前的环境消毒
在家禽进舍前1个月,必须对禽舍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清除和冲洗应由上而下、由里而外,反复2-3次,确保无死角。在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可用3-4%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屋面、墙壁、地面、场地进行喷洒消毒。间隔1天冲洗干净后,再用0.3-0.5%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1次,同样的,间隔1天再冲洗干净。最后,用中性的0.05%消毒王喷洒消毒1次。对于不耐腐蚀的禽笼、食槽、水槽、料桶、水桶、扫把等器具,用1%双季铵碘按1:600倍稀释或10%百毒杀1:600稀释进行浸泡消毒1-2天。对于易腐蚀的金属笼具亦可用火焰消毒。育雏室在进雏前1周,把全部育雏设备、养禽设备、用具、工作服、垫料等放入禽舍,用甲醛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要关闭门窗、堵塞缝隙,按禽舍的容积投放药量,一般每立方米投放甲醛溶液20-30毫升、高锰酸钾10-15克、水适量。方法为先将水放入陶瓷或搪瓷容器里,后加入高锰酸钾,最后加甲醛溶液搅匀,人即离开,关好门窗,消毒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家禽饲养过程中的环境消毒
1、带禽喷雾消毒。喷雾消毒的消毒药要选用无毒无害、无腐蚀性,粘附力强、消毒面广的消毒剂,如0.03%消毒王溶液、2.5%喷雾灵500倍稀释、10%百毒杀600倍稀释进行喷雾消毒,一般每7-10天喷雾消毒1次,雾粒在50-80微米,用量每立方米50毫升,喷雾消毒应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喷雾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月更换1种。在接种活疫苗的前后3天不得进行喷雾消毒。
2、饮水消毒。一般10%百毒杀3000倍稀释、2.5%喷雾灵5000倍稀释,抗毒威5000倍稀释,可进行饮水消毒,投放消毒剂的饮水要搅匀,并且静置3-5小时后再让家禽饮用。
3、饲料消毒。对于玉米、小麦、豆粕、麸皮等植物性饲料原料,可在阳光下曝晒,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杀死病原微生物。对于鱼粉、虾粉等动物性饲料原料,可利用高温烘干或蒸制等方法进行消毒。
4、做好垃圾、家禽粪便和病死家禽的消毒处理。垃圾、垫料、家禽粪便不能乱堆。应在家禽舍的下风污道端用水泥砌成3-4个无害化处理池。坚持每天将禽舍内的垃圾、垫料、粪便清理出来,堆集到无害化处理池内。池堆满后,压实,用塑料薄膜覆盖堆积发酵21天。对于病死家禽,可在离禽舍100米以外,选择远离交通要道、水源的地方,采用焚烧的方法作无害处理。采用深埋处理,坑的深度应在1.5米以上、坑底铺垫消毒药,封盖时喷洒消毒药。
家禽发病时的紧急消毒
家禽发病时,消毒剂使用的浓度应是平时消毒浓度的5倍左右。如可用10%浓度百毒杀200倍稀释或2.5%喷雾灵200倍稀释,也可用抗毒威150倍稀释,进行喷洒消毒,每天1-2次,连续7-10天。对于发生一类传染病的禽群要按规定进行封锁、扑杀和消毒处理。
(来源:《农家致富》200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