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副粘病毒病是种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此病的发生给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发病症状:发病流行初期,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渴欲增加,缩颈,看似比正常短一些,用手触摸发硬。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少油脂,容易附着污秽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带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鹅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鹅有扭颈、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症状。
防治措施:采用江苏家禽研究所生产的鹅副粘病毒疫苗,对发病种鹅群紧急接种;每只种鹅肌注0.5毫升,接种后第3天死亡开始减少,第5天鹅群食欲开始增加,第7天后鹅群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产蛋期接种鹅副粘病毒苗,种鹅有应激反应,对产蛋处于高峰期的影响较大,一般产蛋减少10%-15%,10-15天以后才恢复正常。因此,种鹅在开产前20-30天要用鹅副粘病毒苗接种。
2、种鹅产蛋期发生鹅副粘病毒病,大多数继发大肠杆菌病。因此,必须加强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最好在种鹅产蛋前30天左右接种鹅大肠杆菌灭活苗。
3、饲养在同一个水系中的种鹅群,传播迅速,除鹅接触传染外,水源的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必须加强消毒工作,除鹅舍、放牧场地进行消毒外,活动水域同样要彻底消毒。
4、种鹅群发病后要加强饲料管理,饲料中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比重,补足多维素和微量元素,加强护理,减少死亡率。
来源:《现代农村报》第1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