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鳜鱼养殖技术

时间 : 2023-03-28 08:03:30 投稿人 : 凡白 点击 : 加入收藏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

一、养殖管理鳜鱼基本技术

A、苗种培育

将苗移入泥池培育,每立方米水体放体长1厘米的鱼苗400尾。鳜鱼产卵后的第2、3天各催产一批鳊鱼,作为鳜鱼的开口饵料鱼苗,具体视视鳜鱼苗量及饵料需要量来确定鳊鱼催产批次,一般为2~3批次。鳜鱼苗与饵料鱼苗的投入比例,原则上为1:3~5。

开食3~5天后,可因场制宜投喂白鲢、草鱼和花鲢苗。原则上每天喂苗1次,但视饵料鱼苗长至1.2~1.5厘米时,开始投喂乌子,此时的鳜鱼苗与饵料鱼苗的比例为1:3左右。从鳜鱼苗开食开始,长至1厘米约需10~12天,2厘米约需17~20天,3厘米约需24~27天,4~5厘米约需30~35天。水质要求水源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口用50目网片过滤,除去敌害生物。

B、成鱼养殖

鳜鱼的养殖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

1、鳜鱼的混养。

鳜鱼的混养主要有三类型:

一是以鳜鱼为主的类型。土池面积以0.5~2亩为宜,每亩放鳜鱼1000尾。一种是搭配鲫鱼,每亩水面可以投放2龄的鲫鱼600尾,计100千克,鳜鱼可食繁殖的小鲫鱼,其他野杂鱼类以及小虾;另一种是旁皮鱼,每亩水面右放养1冬龄旁皮鱼10千克左右(还要投入600只活蚌供旁皮繁殖)。

二是鳜鱼作为搭配鱼养殖的类型。主要将鳜鱼混养在鲢、鳙的亲鱼池或成鱼池中,每亩放养10~15克(10~20尾)鱼种,这样可以吃掉池中野杂鱼虾类。

混养注意事项:

1、鳜鱼的规格一定要比主养鱼的规格小;

2、鳜鱼投放的数量不得太多,否则造成饵料不足而吞食经济鱼类;

3、不能同时搭配2种凶猛鱼类;

4、鳜鱼亲鱼一般不要搭养在成鱼池中,因其个体较大,容易吞食2龄鱼种以及成鱼;

5、如果搭配在成鱼池中,池水肥度要适中,以免鳜鱼因不耐低氧而窒息死亡。

三是大水面鳜鱼的养殖。大水面养殖鳜鱼不仅可以清除野杂鱼,还能提高水体利用率。

二、池塘养殖鳜鱼的基本知识

 池塘集约化养殖鳜鱼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同时风险也大的生产模式。现笔者根据本地实践,借鉴外地经验,总结鳜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A、选择适宜池塘

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鳜鱼主养池塘以1.5~5亩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2米左右,灌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左右、隔天另用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并安装增氧机。

B、合理放养

鳜鱼一般在6月上、中旬投放,其品种宜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翘嘴鳜,规格应为每尾3.5~4.5厘米。放养时连同塑料充氧袋放入池中经20分钟的缓苗处理,调节温度,然后将鱼放入当即用池水配制的2%~3%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具体视鱼体反应而定,之后连鱼带水放入池中。池塘应投放适量水花生、水葫芦供鳜鱼栖息,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鳜鱼放养前15天,将消毒后毒性消失的鳜鱼池用40目筛绢过滤灌水60~80厘米,每亩放入鲢、鳙鱼水花80万行,不施肥,以豆浆饲养培育到1.2~2.0厘米,刚好为鳜鱼放养后提供充足适口的前期饵料。以后,在池中投喂三等粉等精料,并随着饵料鱼的减少,逐渐减少饲料投喂量,控制饵料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4~1/3。

鳜鱼主养池的饵料鱼,在正常情况下可供鳜鱼1个月内的摄食,通过1个月的饲养,鳜鱼体长一般可达11.5~14厘米。为适时补充饵料鱼的供应,需在鳜鱼放养的同时,在配备的饵料鱼池中按照鳜鱼饵料系数4.5~5的要求,利用多塘优势,采取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养殖方法饲养鲢鳙饵料鱼,控制饵料鱼的体长为同期鳜鱼体长的50%左右,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以便鳜鱼摄食。

C、精心饲养管理

鳜鱼生长水温18℃~30℃,最适水温23℃~28℃,在此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期间,可根据水温变化采取间隔投喂饵料鱼的办法,前期及后期第7~10天投饵1次,中期(7、8、9月高温阶段)每5~7天投饵1次。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1次。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为追逐饵料鱼会消耗过多的体能,不利生长;过密,会增加总耗氧量,将引起鳜鱼缺氧浮头,同样不利鳜鱼生长。一般,每次投饵量为鳜鱼总量的8%~10%,保持鳜鱼与饵料的数量之比为1:5~10。饵料鱼投入鳜鱼池后仍有一段生长时间,可酌情投喂少量精料。

鳜鱼喜清新水质,耐低氧能力较差,因此加强水质管理十分重要。在鳜鱼苗放养前,因以豆浆培育饵料鱼而影响水质,故应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清澈,然后放入鳜鱼苗。放养初期,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量为池水量的10%~20%,至7月上、中旬,逐步加深池水至1.5米以上,7月中旬至9月,随着水温升高每3~5天更换部分池水,掌握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小于30厘米时应更换池水1/4~1/3,若经常保持循环水状态则更好,使水中溶氧量始终达4毫克/升以上。6~10月,每隔1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调节泼水pH值在7.0~8.5之间。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和次数,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及时开机增氧。同时,要加强值班、巡塘,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则应立即开机增氧和加注新水。

放养3厘米以上的鳜鱼苗,在适宜水温、水质和充足适口饵料鱼供应的条件下,一般经180天左右饲养可达商品规格。因此可于11~12月进行轮捕,将达标鳜鱼起捕上市,未达上市规格者留塘继续饲养。冬春季节将池水加至最深,并根据水温和鳜鱼摄食情况适量投喂饵料鱼,到翌年4~5月干塘捕捞。

D、加强鱼病防治

鳜鱼病的防治与养殖家鱼一样应做到防重于治,在运输、捕捞过程中,须细心操作,避免碰伤鱼体,感染鱼病。对饵料鱼要严格把关,患病的饵料鱼不得投喂,杜绝病原体入池。饵料鱼池应经常施用药物预防鱼病,投喂前最好用食盐等药液浸浴。鳜鱼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如巡塘观察发现鳜鱼摄食不旺或行动迟缓等情况,应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及时对症下药。防治细菌、寄生虫病可分别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或10克/立方米福尔马林、0.7克/立方米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或0.2~0.4克/立方米B型灭虫灵等全池泼洒。若寄生虫与细菌并发症,应在杀灭虫后,选用杀菌药物泼洒。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应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对鳜鱼的敏感药物,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三、网箱养殖鳜鱼的基本知识

A、网箱的设置

为便于管理,养殖鳜鱼的网箱应设置在生活船边。水域应选择在水质清新、水质良好,最好有微流水的地方,一定要避开污染水区,水体过浅、风浪大、流速过大或有洪水威胁的水区都不宜设置网箱。网箱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鳜鱼的多少而定,鳜鱼Ⅰ级饲养的网目大小要控制在1厘米左右,待鳜鱼长至0.1千克以上就转入Ⅱ级网箱,网目控制在2厘米左右。一般为5-10平方米。网目为2厘米左右,箱四角可用竹、木等固定,箱底应离水底30厘米以上,箱口最好为敞口式,以便投喂饵料鱼,上口也应高出水面20厘米左右。鱼种进箱时间依各地气候不同而灵活掌握,一般可在6月底7月初进箱,其规格为8~10厘米。单养以每平方米20~25尾为宜;混养为每平方米6~8尾为宜,同时放入套养的饵料鱼种,重量与鳜鱼种重量之比为6~8:1.饵料鱼规格以鳜鱼种体长的0.4作为标准。

B、鱼种的放养

养殖用的鳜鱼以翘嘴鳜的养殖价值最大,其它鳜(斑鳜、大眼鳜)最好不要养殖,否则,生长优势不明显,养殖起来得不偿失。

放养时,应保持鱼体体表完整,无明显伤坏,最好先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后,再放入箱中,不让鱼体带病入水。放养量以每平方米20尾左右为宜。鱼种规格最好大小一致,一般规格为8-10厘米/尾的鳜种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年底都可达到商品规格。

C、饵料鱼的投喂

鳜鱼属肉食性鱼类,一般以摄食鲜活饵料鱼为主。捕捞的野杂鱼应剔除黄颡鱼等带刺鱼类(以防刺伤鳜鱼口腔)后,再投喂。投喂的饵料鱼最好为鳜鱼体长的50%以下,过大不宜摄食,造成浪费。日投喂量15%左右,也可一次投足,3-5天投喂一次。鳜鱼的摄食高峰通常在清晨和傍晚,发现饵料鱼不足可立即补投。若一时起捕的饵料鱼过多,可用网箱暂养起来,根据需要捞取投喂。

D、日常管理

首先要坚持每天巡箱,注意水质及箱体情况,及时补充饵料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要保持网箱内外的环境卫生,捞除漂浮物,定期洗刷网箱(一般10-15天洗箱1次),及时预防鱼病。可以不定期地用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泼洒网箱四周,也可以在网箱四周悬挂篓(袋),每个袋(篓)中装漂白粉100克或硫酸铜100克和硫酸亚铁40克,每箱3-6个,以形成密集的药物区,能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另外,还应注意防盗工作,在洪水和暴风雨天气里,要及时移动网箱,不让网箱冲走,或水流过急,造成鱼体不适。

相关文章

  • 中华鳖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中华鳖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除稚鳖外,幼鳖、商品用鳖和亲鳖均可采取鱼、鳖混养的方式,能与鲢鱼、鳙鱼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为主体的食用鱼同池混养。鳖从出壳到体重50克左右,是养殖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稚鳖越冬管理,达到提高成活率和加速鳖生长缩短养殖周期的目的。冬季提温养殖是加速鳖生长的有效方法。当10月中下旬水温下降时,将中华鳖从室...

    394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控温养殖甲鱼之温室的温度控制
    控温养殖甲鱼之温室的温度控制

    控温养鳖池温室的温度控制包括水温的控制和气温的控制两大部分。1.调温池水温的控制养鳖池的水温要求稳定在30℃±1℃~2℃散热范围内,而无论何种热源,引入养殖池之前的水温均远高于养殖池所需的水温。因此,不能把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内,同时考虑水质处理要求,必须实行中间池与养殖池两级调节:一是将中间池的水温控制在某一温度值...

    2078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养蟹间期,给您的池塘来一次彻底的保养!
    养蟹间期,给您的池塘来一次彻底的保养!

    一口池塘好比一辆汽车,用的久了,“毛病”就越来越多!病害多、缺氧、烂草、蓝藻等,这些养殖问题是否在你的池塘不断发生?成活率低、规格越来越小是否正让你头疼?除了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外,另一个就是“土壤”管理!螃蟹区别与其他鱼、虾等水产动物,它生活在底层,土壤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殖年数久了,塘口就会老化,利用养殖间期好...

    37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秋冬季节鱼种管理要注意“四个要点”
    秋冬季节鱼种管理要注意“四个要点”

    一、及时清塘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已经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按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确保生存环境的净化。二、...

    1770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甲鱼疾病的预防措施
    甲鱼疾病的预防措施

    甲鱼养殖必须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确保和促进甲鱼键康生长。 一、选择优质甲鱼把好苗种质量关  苗种质量好,对病原的抵抗力强。刚孵出稚甲鱼以体形正常、体重4克以上、腹部呈桔红色者为佳,且颜色越红、个体越重体质越好,腹部淡红色体质较差。选择幼甲鱼或亲甲鱼要求外形完整,个体肥...

    157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暴雨过后小草鱼大量死亡治愈一例
    暴雨过后小草鱼大量死亡治愈一例

    【案例背景】广东省增城市三江姚齐光,池塘面积12亩水深2米,主养草鱼,该池塘周围都是猪圈,以前1000多头猪的粪便全部排放在该塘,该塘底质差,天气突变底部及水质易出现问题。【诊断发病情况】5月15日晚上下大暴雨,16号早晨死亡3~4尾,下午回来发现有20~30尾左右,且螺也有死亡,当晚撒了增氧产品。5月17日早晨巡塘发...

    2547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产蛋的甲鱼平均规格只有6两左右是怎么回事
    产蛋的甲鱼平均规格只有6两左右是怎么回事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甲鱼养殖户何老板:发现塘边有甲鱼蛋,但产蛋的甲鱼平均规格只有6两左右,表示无法理解。答复:甲鱼性腺的成熟主要与养殖品种、养殖时间有关系,跟个体大小无直接关系。甲鱼一般在3两左右性腺就开始发育,到6-7两时有的也会产蛋,只不过这种蛋的个头小、受精率很低,不宜作为苗种孵化用。...

    2368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常见病颤抖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病颤抖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一)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心肌、腹神经节肿大,心跳乏力,肝胰脏呈淡黄色,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二)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2)...

    117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三代虫病防治技术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三代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病原体是三代虫属的许多种。2.症状:三代虫在成鱼、鱼苗、鱼种体上都可寄生,而对苗种危害很大。患有三代虫的鱼苗种,最初呈现极度不安,时而狂游于水中或急剧侧游于水下,继而食欲不振,游动迟缓,鱼体瘦弱,终致死亡。3.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0.2~0.3毫克/升全池泼洒。...

    2475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瓦氏黄颡鱼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瓦氏黄颡鱼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1、病原与流行鲤锚头鳋,虫体较大,全长达0.6~1.2厘米,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4~10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现象。因虫体面有累枝虫、杯体虫、小霉菌等附生、使虫体周围组织发炎、红肿、出血,并出现石榴子般的红斑。3、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

    1990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广东清远鳜鱼养殖三原则——虎头,猪肚,豹尾
    广东清远鳜鱼养殖三原则——虎头,猪肚,豹尾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渔业捷足先登,先行一步,在构成农业诸多细分产业中,渔业是商品化生产最早和市场化经营程度最彻底的行业,在资源和要素最优化配置中,市场机制起了决定性作用,其结果是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和区域化布局,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集中产区,其中之一就是清远市,该市水产养殖从业者按照一条鱼工程要求,积极实施一乡一品和一镇一...

    1824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种鳖养殖常见病红底板病治疗技术
    种鳖养殖常见病红底板病治疗技术

    对病鳖池彻底清理消毒,将鳖捕出,将沙石重新更换,并用10毫克/升优氯净全池消毒,然后更换新水,将鳖体消毒后再投放。...

    671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鳖卵的自然孵化
    鳖卵的自然孵化

    在亲鳖产卵后,不进行人工采卵,利用亲鳖池的产卵场或休息场及产卵沙盘,作鳖卵孵化沙床,自然孵化;或在养鳖池靠近防逃墙向阳、地势高处,挖几条10厘米深的沟,把卵采集起来排放于沟内,并将卵的动物极向上,然后覆盖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则散为度。沟边插上温度计,并记录产卵日期,以便稚鳖破壳后及时移入室内暂...

    148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孢子虫病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孢子虫病防治技术

    1、流行情况该病症状虽不明显,但却能引起相当高的死亡率。此病从夏花至成鱼均能被感染,受危害最大、造成大量死亡的往往是2龄鱼,对生产的影响很大。2、症状主要患处在鱼体的皮肤、鳃瓣和鳍条,形成肉眼可见的孢囊。随病情的发展,孢囊长大,数量增多,鱼体逐渐消瘦,皮肤发黑,体表黏液增多。活动迟缓,一般感染鱼的症状并不明显。3、防治...

    1139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的四防技术
    河蟹养殖的四防技术

    一、防逃逸安装防逃墙:在池埂间水面上,铺层衔结牢固的塑料膜,将膜的底端埋入泥中30厘米,上端用竹片或细竹作衬,埂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安上固定桩,拉直膜,后固定,防逃墙的梗上部分也可选用聚乙烯网片,网目为2厘米,高出埂面60-80厘米,进排水口一定要用细网目(0.5厘米以下)的铁丝网拦好。每日巡塘时,如发现防逃墙有破损,池埂...

    80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