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兔孕期应该预防的疾病主要是兔瘟、传染性鼻炎、疥螨病等。
一、兔瘟
1、流行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初春和秋末发病较多,尤其是冬春交替季节。主要危害2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怀孕母兔一般最先发病,膘情越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2、发病原因。该病由病毒引起,是家兔的一种烈性、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买卖病兔和带毒兔及其畜产品传播,长途运输、气候突变等是其诱发因素。
3、临床症状。⑴急性型:病兔死前无任何异常表现,只是在笼内乱跳几下,随后倒地而亡。突然发病,抽搐倒地,尖叫而死,死后头后仰,角弓反张。有些兔鼻孔流出红色泡沫样液体或鲜血,肛门松驰,并有少量淡黄色胶样粪液粘附。⑵慢性型:病兔精神沉郁,前肢向两侧伸展,呈外八字,头低嘴触地,四肢趴开,不吃不喝。有的能拖5-6天,最后衰竭而死。
4、防治措施。⑴定期用兔瘟单苗,每年注射两次;⑵防止该病的扩散,深埋病死兔,带毒兔应绝对隔离,排泄物及一些接触过的用具均需彻底消毒;⑶严禁从疫区购进种兔,严禁从疫区来的人员买卖兔子及兔产品;⑷治疗:一般药物治疗难以收效,临床上主要还是以紧急接种为主,此时用2-3倍剂量兔瘟单苗注射,一般紧急接种2天后可控制该病的蔓延,7天后可完全控制该病的发生。
二、传染性鼻炎
1、流行情况。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与环境因素紧密相关,是家兔呼吸道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不合理的兔舍建筑,兔子拥挤,空气不流通等均易导致该病流行,此病对养兔业的危害很大。
2、临床症状。兔传染性鼻炎以鼻腔中流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为特征。病兔经常打喷嚏或咳嗽,鼻孔骚痒,常用爪抓鼻孔,使鼻孔周围的被毛潮湿或脱落,有的扭结成团,有的发炎肿胀,有的终年不好,恶化致兔瘦弱衰弱而死,有的吃食正常,易感染其他健康兔,成为带毒兔。
3、防治措施。⑴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兔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⑵用剪刀将患兔鼻腔周围的被毛及两前肢内侧不洁潮毛剪去,并用医用酒精消毒,用青霉素、链霉素混合后滴鼻,每次3滴;⑶肌肉注射兔专用鼻炎清,每次2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在症状减轻后用兔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苗免疫注射。
三、疥螨病
1、流行情况。该病多发于秋冬季及初春季节,具有高度传染性,少数兔患病后如未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迅速感染全群。病兔是主要传染源。
2、发病原因。由疥螨或痒螨寄生于体表和表皮内引起。日光不足、兔舍阴暗潮湿是该病的诱因。
3、临床症状。临床以脱毛、剧痒和皮肤发炎为主。根据螨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耳螨和体螨两类。
4、防治措施。
⑴预防:定期消毒,兔舍内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透光,每天清除粪便。⑵治疗:常用药物有螨净和灭虫丁注射液。螨净每公斤水中加0.6毫升,直接涂擦于病兔患部,每7天1次,连用2次。预防量减半。灭虫丁注射液,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0.2毫升,亦可涂擦患部,一般用药后3-4天痂皮开始脱落,重症者隔7天重复用药1次。有人用敌百虫、煤油等擦洗、浸泡,但效果不佳。
(来源:《农村养殖技术》200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