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广东地区气温时冷时热,水质容易恶化,病害频发,其中对生鱼造成重大损失的疾病一般为溃疡病,所以养殖户要加强对这种病的防治,以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溃疡病对鱼种至亲鱼均有害。主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及低温期,低温时如果饲养管理不良、水质差、水温变化大及鱼体受伤易患此病,发病池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不及时防治,死亡率很高。
此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水质恶化,鱼因捕捉、运输等原因受伤或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寄生时病原菌便可从伤口侵入引发该病。
病鱼发病早期,体表病灶呈斑块状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逐渐脱落,病灶逐渐烂成血红色凹陷,严重时可烂到肌肉或骨骼。病灶无特定部位,全身各处都可发生,低温时常见于头部和尾部,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行动缓慢,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剖检时,急性病例内脏无明显病变,慢性病例肝、肾肿大并有出血点。
防治溃疡病的措施有:
(1)鱼池放养前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前应用4%的盐水洗浴5~10分钟,放养鱼种密度要适当。
(3)鱼塘经常用漂白粉消毒和调节水质。一般每月泼一次,使池水成1克/立方米浓度。
(4)低温天最好能采取措施保温,保持水温20℃以上
(5)坚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发病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克左右)。
(6)投饵适量,及时捞除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优良。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7)治疗时可用强氯精0.4~0.5毫克/升,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续数日,可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