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虾池换水原则
外界水质条件良好,水化指标正常,且与池内盐度相差不大。水中有毒物、赤潮生物和细菌等病原体不超过正常含量及非病毒病流行期。可以少换、勤换。
池塘内浮游植物过剩,透明度低于30cm,或者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使池水透明度大于60cm,或者细菌大量繁殖使池水呈白浊色。适量换走表层水。
水质超标,溶解氧清晨低于3mg/L,日平均低于4mg/L;化学耗氧量高于5mg/L;氨氮含量超过0.4mg/L;pH值低于7或高于9.6;底层水硫化氢超过0.1mg/L。池底污染严重时,由厌氧细菌矿化作用生成的甲烷、硫化氢气体逸出,底泥黑而发臭。换走池塘底部水。
虾、蟹摄食量下降,糠虾、嘏虎鱼等出现浮头,虾蟹类出现浮头或已经发生某些非流行性病。适量换水。
换水不能过急、过多,以免环境突变而加剧发病和死亡。一次换水量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5cm,不纳潮头水和已经被污染的水源。
2、换水方法
养殖前期不需要换水(30天内),只添加少量水(3-5cm),直到1.5米,养殖中后期如果盐度达32以上,日晒盐度会继续升高,又无淡水可加。每天可酌情排出少量池水,加入蓄水池的水,日换水量控制在10%-15%以内。养殖后期(60天后),每天排污次数具体掌握,安排在当日投喂饲料1小时后进行,傍晚注入蓄水池的新水至原有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