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管虫病是由毛管虫寄生引起的疾病。毛管虫属纤毛虫类,没有一定的形状,呈长形、卵形、圆形或种种不规则形,大小变化也很大,3l~81.3微米×15~56.3微米。有的前端有1簇吸管,称中华毛管虫;有的在虫体上有2~3簇吸管,或遍布全身,如湖北毛管虫。吸管为中空小管,末端作球形膨大;吸管的数目随个体大小而不同,虫体小,吸管数少。体内有1个大核,呈棒状或香肠形;幼小的个体,大核常呈卵形;小核球形,在大核的后端或一侧;体内还有3~5个伸缩泡及食物粒。
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鳃和皮肤,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较为流行。一般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不高,对鱼危害不大;只有当大量寄生在鱼苗、鱼种鳃上时,才会引起病鱼死亡。6~10月是其流行季节,传播靠纤毛幼虫直接接触。
1、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疾病严重,病鱼才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虫体寄生在鳃小片上,破坏鱼的鳃上皮细胞,妨碍宿主的呼吸,使鱼呼吸困难,浮在水面。病鱼体弱、消瘦,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
2、预防
(1)鱼塘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
(3)鱼种放养前用药液进行药浴消毒:
每立方米水体放硫酸铜8~10克;或硫酸铜5.7~7.15克和硫酸亚铁2.3~2.85克;或高锰酸钾10~20克,药浴10~30分钟。
3、治疗
(1)全池遍洒硫酸铜或螯合铜,每立方米水体放0.5~0.7克。
(2)全池遍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每立方米水体放硫酸铜0.36~0.5克和硫酸亚铁0.14~0.2克。
(3)福尔马林50毫升加入100公斤水稀释后浸洗病鱼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