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你家的罗非鱼料出肉率低,长速慢养殖成本虚高?!想知道答案吗?

时间 : 2023-05-28 18:24:03 投稿人 : 小路路 点击 : 加入收藏

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动物营养业务线肖绪诚高俊

罗非鱼自身不能合成其生长所需的10种必须氨基酸(EAA),必须通过摄取食物补充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目前,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通常选用剂量法来评估。但近年来,饲料营养素稀释法和缺乏法也被接受并应用于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中。本文就罗非鱼的必需氨基酸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期对实际生产配方的制作起到指导作用。文中氨基酸需要量数据如无特别标注,数值均为总氨基酸需要量(%饲料)。

蛋氨酸和半胱氨酸

在罗非鱼饲料中,蛋氨酸通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蛋氨酸缺乏最为严重。罗非鱼蛋氨酸需要量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Jackson和Capper(1982)研究发现,初始体重为1.7g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Sarotherodonmossambicus)的蛋氨酸需要量≤0.53%(含0.74%半胱氨酸),Santiago和Lovell(1988)报道,当饲料中半胱氨酸含量为0.15%时,尼罗罗非鱼仔鱼(62mg初始体重)的蛋氨酸需要量为0.75%。近年来,关于罗非鱼幼鱼总含硫氨基酸需要量(%饲料量)研究结果也有报道,例如:0.49%蛋氨酸(Nguyen和Davis,2009a)和0.85%总含硫氨基酸(Nguyen和Davis,2009b),0.91%蛋氨酸(0.10%半胱氨酸,干物质基础)(He等,2017)和0.99%总含硫氨基酸(Diogenes等,2016)。但也有许多研究表明,罗非鱼对蛋氨酸的需要量可能更高。例如:Xiang等(2014)报道68g尼罗罗非鱼饲料中总含硫氨基酸为1.43-1.46%(干物质基础)。赢创-塔克辛大学联合实验的结果表明,饲喂含1.25-1.57%总含硫氨基酸饲料的杂交罗非鱼(O.nilotics×O.mossambicus)体增重和体蛋白沉积最高(Figueiredo-Silva等,2015)。He等(2017b)也研究发现,饲喂0.99%蛋氨酸(含0.47%半胱氨酸)饲料的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好。

以上研究结果都是由剂量法获得的。Liebert(2009)选用饲料稀释法确定罗非鱼的蛋氨酸需要量,其研究表明,饲喂0.73%和0.94%蛋氨酸饲料的罗非鱼幼鱼可达到70%和80%理论最大氮沉积率。同时,为了达到上述实验预期,其饲料赖氨酸含量至少为2%(Xiang等,2014;Figueiredo-Silva等,2015;He等,2017a;He等,2017b)。然而也有研究指出,仅含1.50-1.67%的赖氨酸饲料即可满足上述研究中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需要。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饲料中1.50-1.67%的赖氨酸并不能满足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所需(例如:2.32%,Takishata等,2009;≥1.8%,Bomfim等,2010),同时还会低估蛋氨酸的实际需要量。He等(2017b)研究发现,罗非鱼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不足也会低估其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能值从10.9MJ/kg升高至12.4MJ/kg时,尼罗罗非鱼的蛋氨酸需要量(半胱氨酸0.47%)会从0.73%升高至0.99%。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在评估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实验中,其实验饲料的必需营养素(包括氨基酸)是否平衡及饲料的能量水平都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实验结果。综上,在满足赖氨酸需要量(2%)时,罗非鱼早期生长阶段的总含硫氨基酸需要量为1.4-1.6%。

赖氨酸

在关于罗非鱼必需氨基酸的研究中,赖氨酸的研究最为广泛。早在1982年,Jackson和Capper就发表过关于罗非鱼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报告。该研究表明,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的最适饲料赖氨酸含量为1.62%。Santiago和Lovell(1988)报道的尼罗罗非鱼仔鱼(41mg初始体重)最适饲料赖氨酸含量为1.43%。Takishita等(2009)研究发现,饲喂含赖氨酸2.32%饲料(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2.17%)的罗非鱼幼鱼(0.98g初始体重)增重率最高。然而,该研究的结果显著高于以往的研究数据。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罗非鱼幼鱼(1.12g初始体重)(Bomfim等,2010)的体增重随饲料赖氨酸含量(1.05-1.80%)的升高而成线性增加关系,最适饲料赖氨酸含量最少为1.80%(可消化赖氨酸含量至少为1.7%)。但Furuya等(2012)使用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罗非鱼幼鱼(1.44g初始体重)最适饲料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仅为1.56%即可达到其最佳增重率。然而在该研究中,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仅为0.10g/天,显著低于其他研究报道中鱼体的特定生长率(0.38和0.47g/天)(Takishita等,2009;Bomfim等,2010),尽管这三个研究均选用初始体重相似的罗非鱼幼鱼(1g左右)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研究结果都是由剂量法获得的,而Liebert(2009)和Diogenes等(2016)选用其它方法评估罗非鱼赖氨酸的饲料需要量。Liebert(2009)研究发现,评估尼罗罗非鱼幼鱼(12g初始体重)的赖氨酸需要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鱼体的生长潜力,氨基酸的利用率和摄食率等)。研究者发现,在该实验条件的鱼体利用率下,饲喂含赖氨酸1.63%和2.09%饲料的罗非鱼即可达到70%和80%理论最大氮沉积率。Diogenes等(2016)采用营养物质缺乏法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幼鱼(20g初始体重)的赖氨酸需要量仅为1.56%。由于该研究的实验配方中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低于罗非鱼的最适需要量,因此罗非鱼的实际赖氨酸需要量可能被低估了。关于罗非鱼成鱼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Michelato等(2016a)指出尼罗罗非鱼(275g)最适饲料赖氨酸含量为1.46%。

综上,尽管前文所述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所报道的最适饲料赖氨酸含量(1.56-2.32%)均高于Santiago和Lovell(1988)报道的最适罗非鱼仔鱼饲料赖氨酸含量(1.43%)。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近年来研究的罗非鱼多为改良品系和全雄品系,这些品系相对于传统品系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

苏氨酸

除蛋氨酸和赖氨酸之外,鱼类苏氨酸的研究也有大量研究报道。苏氨酸是机体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它也在其它许多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鱼体粘蛋白的合成和免疫反应。因此在商品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可以适当高于鱼体的实际需要量,特别是当养殖环境较差,鱼体遭受免疫冲击的时候。

Santiago和Lovell(1988)最先报道罗非鱼苏氨酸的需要量,该研究发现,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重小于1g)的饲料最适苏氨酸含量为1.05%。Liebert和Benkendorff(2007)和Liebert(2009)用饲料稀释法评估50g尼罗罗非鱼幼鱼的苏氨酸需要量发现,饲喂含有0.83%和1.05%的苏氨酸饲料的尼罗罗非鱼即可分别达到70%和80%的最大氮沉积率。而近年的研究表明,罗非鱼的苏氨酸需要量可能更高,例如罗非鱼幼鱼为1.33%(Yue等,2014)和1.45%(Diogenes等,2016),罗非鱼成鱼为1.62-1.72%(Zhou等,2014)和1.15-1.20%(Michelato等,2016b)。

在罗非鱼中,除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之外,其他必需氨基酸研究较少。表1总结了目前罗非鱼必需氨基酸相关研究的已发表数据。

现有数据的局限性

对现有已发表的研究数据综合分析发现:(1)相似体重(生长阶段)罗非鱼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可能由于实验鱼类因素(品系或年龄不同)、实验设计因素(评估方法和实验条件)、饲料因素(消化率,实验氨基酸的消化率,其他营养素平衡与否及饲料的质量)和实验选取的统计方法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所导致;(2)近年来关于罗非鱼常见几种必需氨基酸的研究结果(Liebert,2009;Xiang等,2014;Figueiredo-Silva等,2015及He等,2017b关于总含硫氨基酸;Takishita等,2009和Bomfim等,2010关于赖氨酸的研究)均高于早年的研究报道结果。这可能是因为以往的实验中除待评估的氨基酸外,饲料中其它氨基酸含量未达到鱼体的需要量而导致该实验低估了待评价氨基酸的需要量;(3)关于罗非鱼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报道较少,大多数研究结果仅为总氨基酸需要量。在饲料配方设计中如果不考虑鱼类可消化水平的氨基酸需要量,仅参照鱼类对氨基酸的总体需要量来设计,这可能会导致鱼类对制配的饲料实际消化利用率较低,进而引起鱼体生长缓慢;(4)现有关于罗非鱼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多在其幼体阶段进行,但实际养殖过程中鱼类经过数月达到上市规格(700-1000克)。关于罗非鱼成鱼阶段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研究结果较缺乏,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5)目前广泛养殖的罗非鱼品系(如吉富品系)多为遗传性状改良后的罗非鱼,其生长速度较传统罗非鱼品系较快,具有较高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

由于现有研究结果的缺乏,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养殖模式下罗非鱼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显得尤为重要。

表1:罗非鱼必需氨基酸已发表的研究数据(%饲料)

你家的罗非鱼料出肉率低,长速慢养殖成本虚高?!想知道答案吗?

你家的罗非鱼料出肉率低,长速慢养殖成本虚高?!想知道答案吗?

你家的罗非鱼料出肉率低,长速慢养殖成本虚高?!想知道答案吗?

*点击看大图。如无特别标注,本表数值均为%饲料含量;a鱼体增重;b饲料转化效率;c可消化基础;d杂交罗非鱼(O.nilotics×O.Mossambicus)

相关文章

  • 甲鱼白底板疖疮病粗脖子等病害的处理方法
    甲鱼白底板疖疮病粗脖子等病害的处理方法

    每年的这个季节,尽管养殖模式有些不同,全国各地的甲鱼养殖基本处理这几种情况:1、进稚鳖放进温室,开始新一轮的温室养殖;2、进大小不等的冷水苗放进外塘;3、将温室甲鱼转池至外塘养殖。正值夏季,气温也逐渐升高,天气持续高温天晴为主,甲鱼的摄食量也可以慢慢增加,生长状况也趋于正常,对于在养殖情况稳定的幼鳖在高温下摄食量更是猛...

    127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鳗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方法
    鳗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方法

    1、病因: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属真菌性病害。鳗体受伤或抵抗力降低时,容易感染。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容易发生。2、症状:病鳗尾部、鳍以至躯干附着棉絮状的白色菌丝,皮肤分泌黏液明显增多。病鳗游动缓慢,食欲减少或拒食,最后衰竭死亡,幼鳗发病时死亡率很高。3、防治方法:(1)鳗苗选别时应仔细操作,尽量减少鳗体受伤。选别后转投...

    1988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鲟鱼和其他鱼类的混合养殖技术
    鲟鱼和其他鱼类的混合养殖技术

    为了使单位水体面积有更大的经济效益,鲟鱼可以与其他鱼类搭配进行池塘混合养殖。目前,常用混养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在养殖草食性和肉食性的鱼类的塘中,混养少量鲟鱼。鲟鱼的规格应大于其他肉食性的鱼类,每亩水面混养较大规模鲟鱼鱼种(15~20厘米或更大一些)100~200尾,第二年年底,鲟鱼体重可达1.5千克,第二种是鲟鱼作为主...

    471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水龟的日常照料技巧
    水龟的日常照料技巧

    纯水栖的龟通常为肉食性的,偶尔吃蔬。半水栖的龟通常为杂食性。日常饲养需注意水质、食物及温度。不注意水质的变化,往往是初养者屡养屡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家养龟通常是在一相对狭小的封闭水体中,加上龟自身不断的排泄,导致水体的迅速恶化(在春夏季尤甚),直接体现是龟类易患白眼病、腐皮病及烂甲病。另外,含氯的自来水是导致腐甲病的主...

    452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龟卵的收集和人工孵化
    龟卵的收集和人工孵化

    一、龟卵的收集: 在整个生殖季节,应每天检查产卵场,检查时间以太阳未 出、露水未干时为宜。如发现亲龟已产卵,要将洞口用泥或其它东西盖好,不要随意翻动或搬运卵粒,待产出后30~48小时,其胚胎已固定,动物极( 白色)和植物极(黄色)分界明显,动物极一端出现圆形小白点,此时方可采卵。 每一天产的卵用不同颜色的竹片做好标志,...

    1457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蓖麻叶可以预防治疗草鱼病
    蓖麻叶可以预防治疗草鱼病

    在草鱼肠炎病、烂鳃病的流行季节,采用的预防措施是:每亩鱼塘用蓖麻叶2~3公斤打成浆全池均匀泼洒,每隔4~5天泼洒一次。可将浆汁拌到青草里投喂,也可把蓖麻秆扎成把,每把1.5~2.5公斤,每亩鱼塘放2~3把,均匀撒布水中。鱼患上肠炎病、烂鳃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每亩鱼塘用蓖麻叶4~5公斤切碎或打成浆拌在青草中连续投喂3...

    1589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方法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方法

    作者:程辉辉陈鹏飞江志褚鹏飞陈琦刘君桥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开展“稻鳅双千工程[1]”的相关工作,泥鳅养殖备受瞩目。目前,由于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普遍存在转食阶段存活率偏低的“瓶颈”问题[2],鳅苗生产成本偏高,养殖的鳅种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现阶...

    1034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河蟹塘肥水困难原因及产品解决方案
    河蟹塘肥水困难原因及产品解决方案

    肥水是河蟹养殖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肥水也决定着河蟹的个体生长及总体产量的大小。在养殖前期,肥水困难成为困扰很多河蟹养殖者的难题,下面介绍肥水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一、水温低、光照不足水温低、光照不足首先会抑制藻类的生长,使肥料难以起到明显的效果。其次,水温低、光照不足还会导致营养成分的丢失,从而使藻类难以繁殖生长。解...

    151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香鱼池塘养殖技术
    香鱼池塘养殖技术

    香鱼又名鲇鱼、肥鱼,属鲑亚目香鱼科,主要产地是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部沿海。香鱼为一年生小型名贵经济鱼类,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现将香鱼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香鱼养殖面积以100平方米为宜。池底往中央排水的倾斜,保持1/10~1/15的倾斜度。底质以水泥底为宜,水深60...

    258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大水面养殖太湖大闸蟹的捕捞技术
    大水面养殖太湖大闸蟹的捕捞技术

    进入秋季,成蟹性腺开始成熟,准备进行一年一度的生殖洄游。这时,湖泊、水库、河沟等大水面养殖的河蟹应适时起捕,以避免逃蟹造成损失。一、捕捞时间确定合适的捕蟹时间是提高养蟹效益的一个关键,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过早会影响河蟹的生长,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过迟,性成熟后的河蟹会逃跑,造成损失。合适的捕捞时间,应从河蟹来源、放养...

    218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温室甲鱼粪便浮在水面应该怎么办?
    温室甲鱼粪便浮在水面应该怎么办?

    问题:温室甲鱼粪便浮水面怎么办?回复:温室养殖,较为常见的情况,其形态为:粪便中含有气泡表面具粘膜,且漂浮于水面。漂浮的粪便为肠炎而引起胃肠粘膜脱落包被甲鱼方便及其有害菌产生的气泡。其同时伴随的是甲鱼肛门红肿,甲鱼摄食量下降并同时出现水质恶化的情况。若甲鱼养殖超过3个月,出现该种情况,请适量添加环丙沙星等适用抗生素并适...

    2865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技术

    一、鲟鱼养殖技术概述从技术角度讲,开发鲟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较鳜鱼、甲鱼等容易得多。如可用廉价饲料,饲料转化率高,养殖成本低,而且鲟鱼养殖的附加值很大。鲟鱼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一个优良饲养种类。(一)人工繁殖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中吻鲟、俄罗斯鲟、中华鲟、欧洲鲟...

    528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中华鳖养殖技术越冬死亡症的预防及防治方法
    中华鳖养殖技术越冬死亡症的预防及防治方法

    中华鳖越冬死亡症又叫冬眠死亡症、越冬死亡症。该病发病季节为11月至次年5月,全国各地都有发现。随着气温的下降,部分鱼塘可能会出现死亡中华鳖。主要症状:病鳖身体完整,无出血或腐烂斑,双目紧闭;但体消瘦,背甲颜色呈深黑色,失去光泽,有时还可见肋骨的外形,裙边柔软不坚韧,出现皱纹,有的略上翘或几乎无裙边;鳖四肢无力,用手拉后...

    38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精养观赏鱼效益成倍增
    精养观赏鱼效益成倍增

    1999年冬春,我地有3家农户瞄准城镇观赏鱼需求看好的前景,将普通鱼池稍加改造,转产培育观赏性金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只需一年饲养,667平方米(1亩)均可出产12厘米以上大规格金鱼近万尾,收益是饲养食用鱼的2-3倍,是目前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养殖业。1、清淤整塘如在来年春季开始放养金鱼苗,可在秋冬起鱼后清除部分淤...

    84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鱼类出血病防治
    鱼类出血病防治

    鱼类出血病是渔业生产中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鱼类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鱼病,病原为一种疱疹病毒。病鱼主要是充血,外部症状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防治方法:①对鱼进行日光浴,使鱼体接受充分阳光照射。②蛋鸡断喙需注意发现病鱼时,应及时将其隔离,及时清除饲养容器内的死鱼。并对饲养容器用...

    36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