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魁蚶常温育苗及保苗技术

时间 : 2023-01-04 13:32:53 投稿人 : 紫寒 点击 : 加入收藏

■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陈伟刘蓬贺加贝王晓飞/文图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俗称赤贝,是一种大型、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野生资源日渐减少,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人工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对苗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科研与生产实践,将魁蚶常温育苗与保苗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苗技术

1.育苗设施

现有的扇贝与刺参育苗车间及配套设施均可用于魁蚶人工育苗。因魁蚶常温育苗期间温度较高,要求培育室通风好,最好有降温设备。

2.种贝培育

(1)种贝来源。传统上从当地自然海区采捕种贝。一般在海区底层水温升至20~25℃时性腺进入成熟排放期,我国黄海北部海区7~8月为魁蚶产卵盛期,故常温育苗多在7~8月份采捕亲贝。近几年我们发现,用我国本地的魁蚶作种贝育苗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度夏保苗阶段死亡严重。所以最近几年育苗一般从韩国的济州州岛进口种贝,效果较好。每年4~5月从韩国引入后吊挂在当地海区筏架上,暂养1~2个月后移入室内进行人工培育。

(2)种贝选择。种贝要求外形完整无损伤、体表毛较浓密,毛色深,个体重80~100克。解剖后血色鲜红,性腺外观鲜艳、

魁蚶常温育苗及保苗技术

管理方便等优点,所以最为常用。

(5)种贝暂养期间的管理。种贝入池后从第二天开始投饵,饵料以角毛藻、金藻为主,日投饵约20万个细胞/毫升。每天倒池一次,连续微量充气。室内光线要控制在500lx以下。

3.产卵与孵化

种贝经过20多天的促熟培育,到6月底就可产卵。产卵水温22~23℃。产卵方法分自然排放法和人工催产。一般将种贝置于适宜条件下强化促熟培育,使其充分成熟后自然排放,这样可以获得优质受精卵。由于魁蚶从外表不能区分雌雄,无法按合适的雌雄搭配比例产卵,很容易造成精液过多,污染水质、降低孵化率,故产卵时要及时拣出雄贝,否则的话即使采取产后洗卵的方法也会因精液过多影响孵化率和后期幼虫质量,导致幼虫发育到前期面盘幼虫就开始出现生长缓慢、大量死亡等现象。孵化过程中,要连续微量充气或每隔半小时搅池一次,以使受精卵分布均匀,防止沉积于池底。及时捞取泡沫、脏物。可施1×10-6~2×10-6的青霉素等药抑制病原菌繁殖。在21~25℃条件下,受精卵经21~30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

4.幼虫培育

(1)选幼与布池。受精卵发育到D形幼虫后要及时选幼。初期D形幼虫壳长80um,用300目筛绢网拖选或采用虹吸法选出。布池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5个/ml左右。

(2)投饵。魁蚶幼虫培育常用饵料有金藻、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一般用金藻作开口饵料,在壳顶期以前,以金藻为主搭配小球藻、角毛藻,壳顶期后适量加投扁藻。日投饵4次,每天投饵2~5万个细胞/ml。

(3)换水与倒池。刚布池时可只加1/2的水,第2天把水加满,以后每天换水2次,每次1/3~1/2个全量。初期用300目筛绢做的网箱或滤鼓换水,后期换水可用200目筛绢。正常情况下在幼虫培育期间倒池2次即能保证幼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即发育到壳顶幼虫时倒池一次,投附着基前再倒池一次。但若水质变坏、幼虫生长缓慢或大量死亡,则要立即倒池。

(4)充气。连续微量充气,池底每2~3m2放一散气石,调节气量以略微鼓起气泡为宜。

(5)幼虫筛选。魁蚶幼虫培育时间较长,往往发育不整齐,特别是进入壳顶期(120~130um)后,大小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投附着基前最好用不同网目的筛绢进行筛选,将不同大小的幼虫按不同的密度分池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和变态率。

另外,幼虫培育期间室内仍要维持500lx以下的低光照度,以有利于幼虫的均匀分布和生长发育。

(6)附着基投放幼虫经过18~20天的培育,壳长达250um以上,镜检发现30%以上的幼虫出眼点时应及时投附着基。投附着基前眼点幼虫密度控制在3~4个/ml。每方水投放3000扣/片的网片25片左右。投放后5天幼虫即基本附着完毕。

5.稚贝培育

幼虫附着2~3天后出次生壳,进入稚贝培育阶段,此时壳长为300um左右。

要逐渐增加投饵量和换水量。日投单胞藻10~15万个细胞/毫升,每天流水或换水2次,日换水1~2个全量。稚贝培育后期还要加大充气量并逐渐提高室内光照强度,以增强稚贝出池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6.稚贝出池

经过10~15天培育,稚贝壳长500um以上时出池。出池时装40目网袋,吊绳长8~9米,每绳系20袋。

二、保苗技术

1.海区选择

海区选择是保苗成败的关键。保苗海区总的要求是水质良好,水流通畅,饵料生物丰富,水中附着生物少,夏季水温不超过30℃,水深在10米以上。稚贝下海前首先要了解海区的海况,主要包括水流、水质、水温、浮游生物、附着生物(石灰虫、玻璃海鞘等)的情况;其次要了解海区贻贝、牡蛎产卵与幼虫附着时间。挂苗时要避开上述生物的幼虫附着期,如果魁蚶稚贝出池较早,可先暂养于陆上池塘过渡后再下海。

2.稚贝运输

最好选择阴天、凌晨气温较低时出池。用保温车运输,苗袋在车中吊挂或分多层放置,防止积压。

3.海上管理

(1)苗袋挂置。下海初期先挂在离水面4米以下的水层,待避开海区贻贝、牡蛎苗的附着期后再将苗袋提至离水面2米左右的水层。

(2)分苗。魁蚶稚贝下海经过约50天,到9月下旬平均壳长5mm时以上要及时进行分苗。将苗从附着基上刷下,过筛,重新装袋。壳长1cm左右的苗装20目网袋,每袋600~1000粒;壳长5mm左右的苗装30目网袋,每袋2000粒。此时正值9月份,气温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分苗后会出现陆续大量死亡现象,因此,在分苗的各个环节都要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特别是从海区运到陆上这段时间,最好选择在凌晨气温低时操作。还要避免贝苗露空时间过长,刷苗时频繁用海水泼洒苗袋。若气温高于30℃应停止分苗。另外,日常观察网袋内底部魁蚶苗过多要随时分袋,因为魁蚶稚贝不同于扇贝苗,落于保苗网袋底部后,再“飞起”的能力较弱,大量堆积后易造成死亡。也有一些育苗场采用1000扣/片的小片附着基保苗,保苗期间不用疏苗,效果也较好。分苗后继续挂于海区,到10月中旬即可长到1cm以上的商品苗规格。

魁蚶常温育苗及保苗技术

相关文章

  • “浦江1号”团头鲂养殖技术
    “浦江1号”团头鲂养殖技术

    品种来源: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审定情况:2000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1-...

    1179 淡水养殖 鳊鱼 鳊鱼养殖 鳊鱼养殖技术 鳊鱼养殖方法
  • 集约化养殖暗纹东方鲀(河豚)常见疾病之烂鳃病防治技术
    集约化养殖暗纹东方鲀(河豚)常见疾病之烂鳃病防治技术

    (1)症状发病的河豚鱼常离群游泳,体色发黑,游泳缓慢。严重时鱼呼吸困难,打开鳃盖可见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常呈灰白色,并经常粘附淤泥和其他杂物碎片,鳃丝末端腐烂,鳃丝蜷曲,镜检鳃上又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高温季节的7~8月为高发期,发病死亡率高。(2)防治经常检测水质,定期换水、吸污,保持水质清...

    2872 淡水养殖 河豚鱼 河豚鱼养殖 河豚鱼养殖技术 河豚鱼养殖方法
  • 高产油葵新品种“特早矮大头”
    高产油葵新品种“特早矮大头”

    “特早矮大头”是从国外引进的双季杂交早熟油葵新品种,早产、丰产性能好,春播90天左右、夏播70天左右即可成熟。株高0.8~1米,667平方米(1亩)高产可达300公斤左右,含油率51%以上,适宜麦后复种或间作套种。生长能力强,抗病,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名优良种基地高新品种开发中心王丽丽邮编:4514...

    24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何为一龄鱼种的培育
    何为一龄鱼种的培育

    鱼苗(俗称水花)经1个月左右的发塘培育,长成体长3~4厘米左右的夏花,其体重增长了数十倍以至百余倍。如果在发塘池继续培育,就会影响鱼体的成长,因此必须进行分塘饲养。由于夏花身体尚小,觅食能力和逃避敌害侵袭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将分塘后的夏花按一定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放入鱼种池进行精细培育,当年饲养成较大规格(10余厘米长)...

    522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温室甲鱼“爱德华氏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温室甲鱼“爱德华氏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市场部李柏青甲鱼爱德华氏病一般发生在稚鳖阶段,近几年幼成鳖也偶有发现,尤其是控温养鳖的温室内稚鳖极易暴发此病。此病虽较为常见,但危害却不小,由于病鳖发病前期不减料且无明显的外观症状,因此很难在第一时间被察觉,病鳖往往“突然”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当前,又值温室甲鱼的投苗季节,正源公司市...

    579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提高小甲鱼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关键是什么
    提高小甲鱼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关键是什么

    杭州西湖区周浦镇甲鱼养殖户:正值投苗时节,希望公司能够提供提高小苗成活率、减少发病率的有效方法。答复:提高小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关键是要做好投苗前的消毒、培水工作。1、养殖池消毒、培水:养殖池塘在使用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全面的消毒,注入新水后应再次对池水进行消毒,使用小苏打调节pH值到7.0~7.5。消毒完毕后...

    41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小瓜虫病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其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国内各养鱼地区都...

    84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夏秋河蟹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介绍
    夏秋河蟹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介绍

    作者:王义华唐玉华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金湖211600 池塘养殖河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秋季节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秋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

    210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辨别优质鱼种的方法
    辨别优质鱼种的方法

    一看鱼种的规格同一口鱼池同一种鱼的出塘规格应整齐、均匀,体长、体重相差无几。相反个体差距较大,参差不齐的劣质鱼种,由于抢食、种质混杂、饲养较差等原因,往往造成整体成活率很低。二看鱼种的体色优质鱼种体色鲜艳而富有光泽。不同的种类、不同饲养方式的鱼种均有着不同的体色。一般来说,优质鲢鱼种的背部应为银灰色,体侧和腹部为银白色...

    54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乌鳢(黑鱼)红线虫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乌鳢(黑鱼)红线虫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间。雄虫寄生在鱼鳔、肾内。雌虫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细削。活时虫体为红色,通常把身体对折起来寄生在鳍条之间。雌虫在鳍条中出现有一定的季节性,在长江流域一带,最早是冬季1月间,春季出现的最多,到夏季后鳍上不再发现有成虫。病乌鳢除有较多的红色的嗜子宫线虫寄生在鳢条...

    728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河蟹脱第一壳第二壳,体质最关键
    河蟹脱第一壳第二壳,体质最关键

    在河蟹养殖流程里第一壳、第二壳的淘汰率是惊人的,常见有脱到一半就脱不下来的顶壳蟹,瞎眼蟹以及软壳的和掉脚的河蟹,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影响河蟹脱壳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苗种质量2、不正确的放苗方法3、池塘环境(水质稳定、水草好坏、药物残留)4、积温(气温)5、营养积累对于这些我们逐个分析一、苗种质量来源分类:①天然...

    146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塘鲺网箱养殖的网箱设置技巧
    塘鲺网箱养殖的网箱设置技巧

    1、设置网箱的水体选择设置网箱的水体环境必须符合鱼类的生长要求,如充足的溶氧、适宜的水温和酸碱度等。一般的江河、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体均可设置网箱。在选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深:设置网箱的水域,水深以3~5米为好。(2)水流:流动的水可以给鱼类带来饵料和溶氧并冲走代谢废物,但流速不能过大,以流速0.05~0.1米/...

    1047 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 淡水养殖 鲶鱼养殖 鲶鱼养殖方法
  • 黑鱼苗种的简易人工繁育技术
    黑鱼苗种的简易人工繁育技术

    乌鳢(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乌鳢的养殖推广较快,苗种培育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简要介绍乌鳢的苗种繁育技术,仅供养殖者参考: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乌鳢亲鱼最好在当年的九月份收集,亦可安排在三月底、四月初选择。要选二冬龄以上的野生或养殖乌鳢,规格在0.75-1....

    1634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外塘甲鱼池的水质变成了红褐色怎么处理
    外塘甲鱼池的水质变成了红褐色怎么处理

    杭州西湖区周浦镇甲鱼养殖户沈老板葛老板:我们有几个甲鱼池的水质变成了红褐色,不知是什么原因?会不会对甲鱼造成影响?希望公司给予建议。答复:进一步了解情况,这几位养殖户的养殖模式为外塘养殖,池塘是新池,养殖水体呈黄褐色,经初步判断原因为养殖水体偏瘦,水变清,有益藻没有培养起来,池塘底泥表层很有可能已形成硬块,隔绝了底泥中...

    682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江苏地区秋季“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江苏地区秋季“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江苏镇江句容市后白镇徐巷村示范户刘学富,近期养殖的草鱼出现了发病死亡现象,每天从开始的三尾左右,发展到每天十多尾,指导员张兴成得知这一情况后,10月25日立即赶往他的池塘。在现场,从捞来两尾刚死不久的二斤左右草鱼来看,外观上鳞片完整、肛门略红肿、鳍条未破损、眼睛略红、肚子较大;解剖鱼体发现肝脏肿大,肝脏呈白色、黄色、褐...

    1969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