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水产养殖水体蓝藻水华的防治技术

时间 : 08-26 投稿人 : 寻真 点击 :

作者: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 赵蕾 欧仁建 杨移斌 柯江波 肖国初 杨先乐

水产养殖水体蓝藻水华的防治技术 | 动物养殖百科

江苏世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陈辉

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在含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孔繁翔研究员等在2007年对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阶段的理论假设:即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长、上浮及聚集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春季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决定水华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水华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远远大于水体环境的自身容量。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其中微囊藻属是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蓝藻。当微囊藻之类具假空泡的蓝藻过量繁殖时,水的透明度极低,有光层变的很薄,蓝藻长时间处于低光照下,假空泡形成很快使细胞迅速上升,以致内压的升高尚来不及使假空泡破裂,藻体已升到光照过量的表层,形成斑状浮渣,浮渣分解时散发腥臭味,夜间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容易使鱼缺氧而死。而且蓝藻死亡后产生羟氨或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破坏水体,降低水体的利用价值。

一、蓝藻水华的一般成因

1.内因——蓝藻生物学特性

蓝藻对高温、低光强和紫外线的适应,可以过量摄取无机碳和营养物质,低的氮磷比等因素都有利于蓝藻生长。具体描述如下。

在池塘水域经过2个多月的养殖,水体浮游生物大量生产和能量的转换,除硝酸盐较为丰富之外,另外两大营养盐类磷酸盐、硅酸盐已消耗殆尽。而蓝藻类及少数细菌具有能够利用空气中游离氮的能力,致使蓝绿藻体内积蓄较高量的蛋白氮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生物的固氮作用,使硝酸盐、氨氮的积累增添了来源,愈使喜欢高氮低磷的蓝藻类独具生长优势。在此季节蓝藻类水华往往是用不了三五天时间就会蔓延以至覆盖整个池塘水面。藻类群落中具有不被其他藻类可匹敌与抑制的能力,在环境适宜时往往会处于无节制的繁殖状态。

2.外因——蓝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条件

湖泊中营养盐含量增加,合适水文气象条件:高温、高光强、合适的小风速使蓝藻上浮到水面,漂移、合适的风向促成湖滨与港湾的静水堆积、水华形成。水华形成:大量蓝藻+水文气象条件。蓝藻生长:蓝藻+光照+温度+合适环境。具体描述如下:

一是连续晴热的高温天气,从藻相生态体系上看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大多数藻类能在很大温度范围内生活,但最适宜生长温度变幅较窄。一般来看,硅藻、金藻、黄藻适温较低在14~18℃,绿藻较高为20~23℃,而蓝藻更高,最喜欢生长在20~32℃的温度阶段。其中危害最大的微囊藻类在10~40℃都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

二是水体呈强碱性(pH值8.8~10),在我国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盛夏季节往往是干旱高温持续数日,光照度极强,水体藻类光合作用极强,CO2消耗量最大,pH值便急剧上升。

三是光照浮游植物生产的必要能源条件,故作为养殖用户要对光照的把握。

四是水体高氮低磷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尤其是过量的溶解性营养盐(NH3-N、NO3-N、NO2-N、PO4-P等)的积累。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来源有两类:一是外源,主要是养殖过程中向水体输入的废物(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粪便和排泄物等)以及随着水流进入养殖水体的农施化肥和家禽粪便等。二是内源,指养殖水体的底泥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释放的磷酸盐而增加的水体中氮、磷含量。在养殖过程中,残饵、粪便和排泄物不断进入水体,一部分有机物直接溶解于水中,一部分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沉积水底,不仅增加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而且增加底泥中的营养盐,这是一个连续渐进过程。另外,养殖水体中水生植物的排泄物、尸体以及其他腐殖质等,经过好气细菌的再次分解,可间接为藻类的繁殖提供营养。放养结构不合理,吃食性鱼与滤食性鱼比例失调,高温季节水质更新次数少,都会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方便。这些因素虽然不能直接造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却可以使养殖水体的水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富营养化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加之夏季干旱缺水,补充水量时常不足,强光、高温、高碱度的水体状态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繁殖。而微囊藻正得其时,便得天独厚地繁衍开来。

二、养殖水体预防管理措施

正确把住发病季节及时做好预防工作。蓝藻(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值8~12.5)的水中。所以由蓝藻大量繁殖引起的中毒发生在夏季及秋季。因此,预防工作主要措施要调节好水质,池水达到“肥、活、嫩、爽”。

经常灌注清水,不使池水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池水的pH值(定期泼洒生石灰),改变池水的酸碱度和水温,可抑制蓝藻过量繁殖。高温季节渔池每一个星期灌注清水10~500px深,每月、每667m2、每米水深施用生石灰15kg。以有机肥为主的渔池,应与磷肥一起腐烂发酵连汁泼洒,可提高肥效,并且也可达到改良水质目的。

1.降低水体pH值

可以采用有机酸和“降碱灵”降低池水pH值到7.0~7.5左右,降低pH值的过程应循序渐进,防止对水生动物造成较大的刺激。

2.调节池塘合适的N、P比

作为养殖水体,其他因素多不便于控制,所以对N、P比的调节很重要。1840年Liebig提出最低量律和耐性定律。阐明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相关最大)的元素决定植物的产量。1925年Selford提出,一种生物能否生存,要依赖一种综合的全部因子存在的环境,只要环境中的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生物的忍耐程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许多实验研究提出,磷和氮等环境因子是制约蓝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蓝藻的繁殖以营养细胞分裂为主,适合蓝藻生长所需的氮磷比为7.2:1。池塘富营养化,有益藻类生长适应的N、P比不一定合适,可以调节池塘合适的N、P比,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合理施用氮肥,加大磷肥比例,避免池水含氮过高引起蓝藻大量繁殖。过量施用氮肥,或氮、磷肥搭配不当,会造成水质老化,引起蓝藻过量繁殖,造成中毒死鱼。化肥养鱼,一般条件下,尿素和过磷酸钙的搭配比例:50kg尿素搭配100~113kg过磷酸钙。但高温季节7、8、9三个月,由于浮游生物繁殖旺盛,磷需要量随之加大,加大磷肥用量,也对抑制蓝藻过量繁殖有好处,即50kg尿素配150kg过磷酸钙,特别是池塘和底层有机质比较多,加大磷肥用量尤为必要。

3.降低池塘富营养化

可以通过施入有效溶解P,利用池塘底质中的N源,为生物所利用,从而逐步降低池塘富营养化。

三、治理措施

1.物理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和加注不带蓝藻的新鲜水由于蓝藻比其他藻类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控制措施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彻底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蓝藻,压低基数,减少大规模发生的可能。避免随加水带入蓝藻,对控制也有积极意义。

②定期换鲜水对于含有较多蓝藻的池塘,经常、大量地换新鲜水,可稀释蓝藻的浓度,同时也稀释了蓝藻分泌的毒物浓度,促进其他藻类的生长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也可以带来其他藻类,减少蓝藻的种群优势。

2.化学方法

①铜制剂蓝藻比其他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因此铜制剂常用作抑藻、杀藻剂。传统使用的铜制剂是晶体CuSO4。CuSO4的药效持续时间短,受水质的碱度及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腐殖质及藻类自身释放的多肽的影响,使用时需要连续施加。高浓度的铜离子会造成游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引起水体严重缺氧,过多过量的使用还会引起鱼类的蓄积性中毒,造成肝、肾组织的损害影响鱼体的生长。故CuSO4不能经常使用,且浓度应严格控制。为了减轻铜离子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将铜离子制成铜基化合物,铜与三乙醇胺形成毒性更小的化合物。铜离子从铜基化合物中缓慢释放到水体中并维持一定浓度连续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目前采用络合铜(络合铜溶液)其毒性小,安全;pH值影响小;水溶液澄清,透明;且剂量准确。

②除草剂可供选的有西玛三嗪、敌草隆、扑草净等,它们作用的主要特点是抑制光合作用。西玛三嗪能有效地抑制光合作用,能控制浮游生物而对鱼类无害的安全浓度是0.5mg/L,可有选择地杀死蓝藻。敌草隆、扑草净抑制光合作用的效果也较好,对鱼类的毒性较小。实验结果表明,除藻剂可能在短时间内除抑蓝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③选择性施肥低氮磷比,有利于蓝藻进行固氮作用,高氮磷比则有利于绿藻繁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20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

④二氧化氯微囊藻、球囊藻施用药后数量显著减少。二氧化氯制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并可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

3.生物方法

①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虽然蓝藻不易被消化,但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阻碍了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白鲢、花鲢、白鲫等。实践表明,尾重200g以上的白鲢对蓝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每667m2总量达到100kg时,基本不会爆发蓝藻。

②投放漂浮水生植物如浮萍,不但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减少形成水华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漂浮的特性,随蓝藻一起在水面漂浮盖住聚集的蓝藻颗粒层,阻碍其生长,间接促进其他藻类生长。

③引种水生维管束植物维管束植物能有效吸收水体的营养盐类,还有较强的净化水质作用,但要防止植物大量死亡引起的“二次污染”。芦苇、水辣蓼都是很好的选择。

④施用对蓝藻有特异性侵染、裂解的病毒、细菌(益生菌)、真菌等微生物选择培养特异性的病毒、细菌、真菌。在渔业水体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水体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菌不仅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水生动物和鱼类的重要食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腐生菌极易繁殖,危害水产动物,在蓝藻暴发的水体,由于蓝藻毒素影响,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和蓝藻水体,都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在水体中投放一定量的有益菌(其微生物组台以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主),增加水体的益菌含量,能提高水体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形成细菌分解,生物吸收,水产动物生长的良性循环。

⑤引进或培养优良藻类引进某些对蓝藻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藻类抑制蓝藻生长。调整水体的氮磷比也可以改善藻类的种群结构,磷氮比为2时,蓝藻可以大量发生,当磷氮比提高到5时,绿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利用水生物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处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名叫“水网藻”的网片状或网带状形藻。此藻繁殖迅速大量吸收水中氮磷,从而抑制了其他藻的生长,达到以藻治藻的目的。

⑥引进食藻原生动物许多蓝藻是原生动物的良好食物源,蓝藻的许多属可为纤毛虫类,鞭毛虫类和变形虫类所捕食。原生动物作为控藻因子有以下优势:①原生动物取食范围广。已经分离到取食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等滇池优势藻种的原生动物。②原生动物食量大。实验室中观测到,只要原生动物数目达到某一阀值,体系中的藻细胞会被迅速消耗殆尽。③很多原生动物在食物耗尽时会形成包囊,过度食物缺乏期。当藻类重新增多时,包囊又会破壁复苏成为食藻营养体。④包囊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这种形式容易包装和运输。⑤容易繁殖,原生动物可以利用有机培养基大量发酵培养。

4.其他方法变废为宝

通过对蓝藻进行资源化利用,化害为利,这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实际上,蓝藻是巨大的资源库。蓝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重要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酵素,含有60%的植物蛋白,这些蛋白经过蓝藻的分解,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蓝藻的蛋白质含量比任何一种食物都要高。蓝藻还含有脂肪酸、亚麻酸、脂质、核酸、维生素B群、维生素C、E和植物元素,如葫萝卜素、叶绿素和藻蓝素(能抑制癌细胞增长)。可以利用蓝藻制作食物,营养十分丰富。海藻提供了一个科技经济透视比任何农作物都要大的潜在天然生物柴油原材料。蓝藻经过光合作用从太阳、水和CO2中获得能源,可以快速繁殖和每日采收。不同品种可以提供不同比例的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蓝藻中提取的油可以转变为生物柴油,剩余的生物质可以转化为沼气和饲料等。目前,棕榈油生产生物柴油转化比例占其重量的20%,而蓝藻转化比例能达到50%。通过人工及时打捞迅速生长的藻类,进行人工水体净化,也是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一种措施。及时打捞换水法可以稀释蓝藻的浓度。蓝藻抗病毒蛋白N(Cyanovirin-N)简称CV-N,相对分子质量11kD,含有101个氨基酸残基,主要是由β-叠片结构形成的链状蛋白,其中有2个内部二硫键。通过基因重组表达纯化的产物,其结构和活性均与天然CV-N相同。CV-N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包膜糖蛋白120(gp120)具有高度亲和性,并能够阻断由包膜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过程从而阻止病毒的扩散。CV-N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亚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2(HIV-2),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而且时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他一些包膜病毒也有抑制作用。CV-N的若干特性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新型抗病毒药物。蓝藻抗病毒蛋白-N(cyanovirin-N,CV-N)是一种从椭孢念珠藻(Nostocelliposporum)中分离出的抗病毒活性蛋白,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亚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HIV-Ⅰ),Ⅱ(HIV-Ⅱ)以及猴免疫缺陷病毒(SIV)。CV-N的上述特性使它可能成为艾滋病(AIDS)的潜在高效治疗药物。

总结:治理蓝藻仅使用一种方法有时效果不是很理想。如化学方法治理,虽然见效快,但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蓝藻容易再次大量繁殖。如用生物方法治理,虽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生物治理想获得理想的效果较慢。如果将上述方法综合利用的话,既能较快的杀灭蓝藻,又能使蓝藻不再大量繁殖,同时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综合治理的措施可以分为下列适当使用一些化学药物如铜盐、铁盐、铝盐等除藻,也可用黏土絮凝法杀灭蓝藻,即利用改性黏土对藻细胞的凝聚作用,吸附湖面上的蓝藻沉入湖底,而蓝藻是靠光合作用进行生长繁殖的浮游生物,一旦沉入湖底就无法继续生存,且死亡后的蓝藻并未对湖水造成二次污染。结果证明,用这种方法来应急治理蓝藻的污染,效果明显,治理后,微囊藻的数量平均减少了28%。还可以用一种通过天然材料提取的生物酶,诱导蓝藻进行超常光合作用,从而加快其新陈代谢,超量消耗其自身养分,最后致其死亡,蓝藻祛除率达13%以上。后经常定期地向蓝藻大量繁殖的水域注入不含蓝藻的水源,引进一些生物物种如鱼类等控制蓝藻再次大量繁殖。2000—2003年期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滇池进行了养殖白鲢和花鲢鱼治理蓝藻的实验,结果是1条1kg左右的白鲢鱼1个月能吃掉2kg蓝藻,同样大小的1条花鲢鱼,1个月能消耗3.66kg蓝藻。经3年治理,示范区内的水中蓝藻含量降低了2/3。蓝藻污染和防治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蓝藻的污染现象也很普遍,如滇池、太湖、巢湖等均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对蓝藻的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蓝藻的防治方法正积极地进行。在治理过程中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先例。但是,最重要的是能从源头上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相关文章

  •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

    多宝鱼的营养是非常充足的,品质特别好,平时适当吃点对身体有很多的益处,因此深受很多养殖户的喜爱。那么多宝鱼养殖技术是什么?在养这个过程中又需要去注意什么事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想要去养这种鱼,首先最为关键的部分应该是水,比较喜欢冷水,温度也应该控制十五度左右,这样更加适合它的生长。同时就在养的时候,也应该让水的循环...

    1910 动物养殖学习 动物养殖知识 动物科普知识
  • 肉鸡免疫及接种注意事项
    肉鸡免疫及接种注意事项

    一、肉食鸡饲养建议免疫程序1、7日龄a、接种疫苗类型:鸡新城疫疫苗;b、采用点眼或滴鼻接种方法;c、可以有效预防预防新城疫和传支。2、14日龄a、接种疫苗类型:鸡法氏囊疫苗;b、接种方法:饮水(2倍量);c、接种目的:预防肉鸡法氏囊病。3、21日龄a、接种疫苗类型:鸡新城疫疫苗;b、接种方法:饮水(2倍量);c、接种目...

    2329 养殖养护宝典 动物养殖技术 致富养殖技术
  •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的原因及有效措施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的原因及有效措施

    我们都知道,一个养猪场想要赚钱,繁殖是最重要的,但是据调查显示,养猪场母猪淘汰率在逐年增加。很多养殖户更加注重的是仔猪的健康以及仔猪的出栏率,对于母猪反而不是那么看重,但其实只有母猪的生产寿命长,才能有效保证养猪场的经济利益。那么影响母猪生产寿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该如何延长母猪的生产寿命? 一、影响母猪生产寿命的主要...

    2926 动物养殖前景 动物养殖方法 农业养殖技术
  • 气侯剧烈变化的时候太阳鱼容易大量上浮
    气侯剧烈变化的时候太阳鱼容易大量上浮

    2009年11月我国很多地区出现强降温天气,气温回升后,很多太阳鱼养殖池塘出现鱼上浮现象。下面是广东顺德的一个具体病例,一养殖太阳鱼池塘,3.5亩,水深2米。以下气温均为每天8点测定。 11月12日,气温26℃,使用大剂量杀虫药(成分不明)。 13日,突然降温,水温降到11℃左右(气温约9℃)。 14日,气温14℃,有...

    89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牛蛙越冬注意事项
    牛蛙越冬注意事项

    牛蛙是变温动物,当水温下降到6℃~12℃时开始冬眠。此期管理应注意以下三点:1、越冬前要保膘牛蛙进入冬眠后,潜伏在水底或洞穴中不进食,依靠皮肤呼吸水中的溶氧和体内蓄积的养料来维持低微的新陈代谢。所以,在冬眠到来前应抓紧促膘,每天应投足营养价值高且较全面的饲料,有条件的可增喂一些蝇蛆、泥鳅等,保证牛蛙吃饱吃好,以便蓄积冬...

    1844 动物养殖指南 特种养殖技术 农业养殖技术
  • 黑豚人工饲养要点
    黑豚人工饲养要点

    黑豚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食材,以味道鲜美广受大家喜爱,因为售价的原因,现在很多人在养殖。人工饲养黑豚的技术目前相对成熟,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养殖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环境黑豚属于小型生物,所以其对于外界比较敏感,稍微一点动作就能刺激到它们,养殖黑豚时第一个要记住的就是周围的环境要比较安静,不然很难养好黑豚。对于阳光方面它们没...

    2894 动物养殖科普 动物养殖前景 动物养殖知识
  • 鸭子的人工授精增效方法
    鸭子的人工授精增效方法

    很多养殖户在养殖鸭子的过程会人工授精增效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饲养效益,减少公鸭的饲养数量,有效提高种公鸭的利用率,人工授精增效方法好处多多。1、采精准备a、选择身体健壮且阴茎发育良好公鸭用于采精,在采精之前需要将公鸭隔离进行饲养,同时需在喂养的饲料汇总添加优质的蛋白饲料和维生素。b、准备好经过消毒的集精...

    2699 动物养殖管理技术 动物养殖技术 动物养殖技巧
  • 夏季自然灾害频繁 养鱼池入夏需做好“四防”工作
    夏季自然灾害频繁 养鱼池入夏需做好“四防”工作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季节。因此,鱼池入夏需“四防”。一防旱夏季天气热,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如果长时间无雨,就会出现严重旱情,造成池水不足,水体的pH值升高,威胁鱼类生存。这时,应经常给鱼池加注新水,使鱼池的水深和水体的pH保持在正常水平。二防漫夏季也是多雨季节,洪涝灾害时有发生,要在抗旱的同...

    1280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春季养猪防疫要点分析
    春季养猪防疫要点分析

    春季作为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猪的好季节。而猪在经历的严寒的冬季之后,其抗病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并且春季各种病菌也会开始繁殖活动,如果管理不到位的话,那么极易导致猪出现各种疾病。所以春季养猪防疫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春季养猪防疫要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改良环境想要减少猪疾病发病率的话,那么是一定要...

    1504 动物养殖管理技术 动物养殖知识 动物养殖教程
  • 雏鸡糊肛的五大原因及治疗方法
    雏鸡糊肛的五大原因及治疗方法

    雏鸡糊肛一直就是养鸡户们比较头痛的问题,其具体症状就是雏鸡的排泄物粘稠,不能正常脱落,粘在鸡肛门附近的羽毛上,出现干结且封住肛门,雏鸡排便困难,出现尖叫声音。如果糊肛不能够被及时的清理,有可能就会导致雏鸡出现死亡,那么雏鸡糊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治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自我调节能力未发育全 刚出壳的鸡...

    849 动物养殖学习 动物养殖技巧 动物养殖资料
  • 蒙山黑山羊养殖轻松促致富
    蒙山黑山羊养殖轻松促致富

    一个阳光晴好的冬日,笔者一行慕名来到地处蒙山脚下的平邑县卞桥镇田家寨村养羊大户田德成家,站在老田屋门口的台阶上,放眼望去,只见院外近百头肥壮的蒙山黑山羊正惬意地在羊圈内进食,当笔者问及他多年的养殖经验时,田德成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田德成现年63岁,自小就喜欢养羊,他的父亲是当地出了名的养羊高手,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田...

    341 动物养殖前景 动物饲养方法 动物养殖方法
  • 奶牛越冬要做什么准备
    奶牛越冬要做什么准备

    随着冬季的到来,养殖奶牛也要为越冬做准备了,每年冬季都是奶牛修养的好日子,只要越冬工作做好了,来年产量提高是必然的。那么奶牛越冬要做什么准备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几个要重视的地方。1、牛舍的修补鱼替换冬季牛舍是奶牛的安身之所,所以对于牛舍要额外的重视,毕竟这个是控温的关键。冬季对于牛舍主要是讲究修补的替换,对于一些...

    1463 动物养殖管理技术 动物饲养方法 动物养殖技巧
  • 林文辉:天然生产力与池塘承载量
    林文辉:天然生产力与池塘承载量

    根据光合作用通用方程:16NH4+92CO2+14HCO3+92H2O+H2PO4—>C106H263O110N16P+106O2我们可以发现,藻类每产生106摩尔氧,会同化16摩尔氨氮,或每产生1毫克氧,可同化0.1761毫克氨氮。而池塘中每投入1公斤饲料(蛋白含量40%、碳含量50%、饲料系数1.2)消耗1000克...

    1587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肉鸽腌制加工
    肉鸽腌制加工

    原料处理。选用健康、无病、60日龄以内的肉鸽作原料,注意鸽的大小基本一致、肥瘦适中。采用颈部宰杀法,将血全部放掉,拔净体毛,取出全部内脏及嗉囔三管,反复清洗,漂尽血污,沥干水分备用。 腌制液配制。腌制液的配比为(以50千克原料计算):生姜100克,葱150克,大料150克,花椒100克,香菇50克,丁香10克,白芷50...

    1661 动物养殖学习 动物养殖技术 动物养殖技巧
  • 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2010年七月中旬到福建宁德大黄鱼养殖户周老板处,跟他到一位客户鱼排那里去看鱼病,这边这几天的天气较好,气温较高平均每天都有34℃左右,水温26℃左右,网箱养殖了30亩,4×4米的,有三个网箱里的病鱼已没什么食欲,客户说已经两天摄食量很少,每天有几条死鱼,拿到两条病鱼上来做检查,观察到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肿胀,身上呈现红...

    2782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