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养鱼池塘水深还是水浅好?

时间 : 2023-01-27 09:45:20 投稿人 : Corbin 点击 : 加入收藏

池塘人工养殖鱼类,池塘水体相比于河湖和水库来说是小水体,但因人工养殖鱼类追求的是产出比效益,加上小水体易变化无常之故,从而更加的要求我们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池塘养殖的相关问题,特别是"水"的问题犹为重要,否则,养殖效益往往等于零。

养鱼池塘水深还是水浅好? | 淡水养殖

1.养鱼池塘是深水好还是浅一点的水好?

当然,大家大多数都会说深水当然好得多。其实,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两面性,水深不一定就好,只能说没坏处。水浅不一定就不好,只能说没好处。

深水

水深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水体容量,若溶氧有保障、水温分层能有效避免,是可以提高产量或载鱼量的。从透明度的角度来讲,若无增氧或搅水机械等设施配套,1.5~2米以下的水体基本就己经达到了溶氧补偿深度的限值,即在此深度以下的光合作用基本就没有了,此深度以下的水体基本上处于低氧状态,更深处甚至是无氧情形。

冬天水深是有好处的,深水的底层水域在冬天能起到保温作用,夏天的深水的底层水域也能起到降温作用。但是,大水面(水库、河道)的溶氧补偿深度会比池塘大很多,这点要注意区分。

浅水

相对于深水来说,水浅的弊端大于深水,水浅的水体最明显的是产量不高或载鱼量不大,水体的平衡系统容易被破坏,在复天热天时,因光线强度大,水温会急剧升高甚至引起鱼儿不适(中暑)。

当然,浅水也不是一无是处,苗种池适宜于(一定适度的)浅水。另外,除了在热天和冷天以外,在春天和秋末时,还应把水的深度适当的降一下,利用"浅水升温"的道理来人为的提升水温,以利于鱼儿在春天早开食多吃食,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末时段,让鱼儿多吃料强健体质迎接寒冬的到来。

2.池水深度差异对鱼的影响

池水超过3米时,一般情况下因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功能不足或缺失,底层多为溶氧不足,当溶氧处于低限极值时,鱼一般不会在底层活动。

当水深达4米及以上时,基本上水体浪费很大,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也巨大,底层缺氧甚至寡氧(无氧),底层少有鱼类活动,似冰火两重天,故而,过度深水塘的鱼产量不一定比适度水深(2-3米)塘的鱼产量高。

养鱼水域水的深度以2-3米为最佳,至少1.5米。但是,当水深2-2.5米时,因水深1米处和2米处溶氧度大多相差一半,须增氧机搅水才能混合水体达到均衡溶氧的状态才有宜于鱼类生长。

水深1米时,原则上须微流水养殖,否则,产量不会很高。

3.水的密度特性

在一个整体的水体中,整个水域的密度是不一致的。据测定,在水温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在冬天,水面的温度大多低于底层的水温,再向下层水体时水的温度会逐渐增加,然后一般会稳定到4摄氏度左右。因为水温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上层水的密度一般都很小,密度大的当然就会沉在下面。与此相反,在夏天,水面的温度肯定高于底层的水温,越向下层水体时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水温越低的水其密度越大也才会下沉。

因此,根据水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的特性,鱼儿在夏天避暑(上暖下凉)和冬天防寒(上冷下暖)时将水体尽量加深水位是有益的。

4.水体对流和水温分层

根据水的密度特性,可知:

密度大的水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往下渗透,而如果下层比重轻的水也会往上对流,这就是水体对流,又称为密度流。

如果底层或中层的水温低密度大,并保持一定的衡定,则上、下水体对流会减弱或停滞,这就是水温分层。

5.水的密度与季节。

高温季节水温分层犹为明显,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因光照强弱明显,底层水体因光合作用不强,底层溶氧量微乎其微。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也较大,晚上受暖湿气流的影响,底层水降温幅度减弱,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但密度同时也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即上下层水体对流。

随着入夜时间的推移,就会拉大养殖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差异,一旦达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产生水温分层。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而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一般到凌晨时会降到最低水平,又因夜间基本上没有补氧来源,底层水体溶氧则更加欠缺,因而最易形成缺氧状况。

在渔业生产中,经常遇到持续的旱热天或天气突变时,最易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原因即在于此:水体对流>>>水温分层。因此,在夏热时节,晚上要多开增氧机图的就是打破水的分层,促进溶氧融合。

在施药时,当高温季节的晴天延续时,养殖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差异本身就大,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水温分层,如果水温分层在1米深时,那么原来按2米水深算的用药量实际只使用的水深不到2米,表示实际受药水体的用药量变相加大了,死鱼的风险当然就产生了。

我们对于同是一口池塘,不同的是用了两次药,其水深也是一样,用药的药品并且药量也是一样,但两次用药后的效果有时并不一样。可能治病效果差异很大,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药害事故把鱼也杀死了,这也可能就是水温分层的缘故。

还有一个现象,有时还出现了用药后只死水上层或上、中层的花白鲢鱼,而底层鱼不死的现象,这也可能仍是水温分层的缘故。

低温时节,因水体上、下层温差不大,就不易产生水温分层,加上鱼的新陈代谢降缓,水体缺氧状况在冬天也就当然很少发生了。但是,如果水太浅时又在寒冷低温极端天气下,容易将鱼冻伤。

因此,养鱼户应该掌握水体对流和水温分层的规律,适度调节水的深浅来确保渔业生产顺利进行。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相关文章

  • 特色红薯品种--西农431、透心红
    特色红薯品种--西农431、透心红

    西农431该品种是西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鲜食、烤薯型红薯新品种,中短蔓,一般蔓长1.5米,基部分枝多,叶心脏形。叶色、叶脉均匀,为浅绿色。结薯早而集中,薯块纺锤形,表皮光滑,皮橙黄色,肉色桔红,薯干鲜红,食味香甜面沙,口感好,熟后皮肉易分离,很适合烤薯和薯脯加工。高抗茎线虫病、黑斑病,抗涝,耐贮运。春薯一般亩产5000千克...

    154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温室大棚用石灰消毒后甲鱼吃饲料不干净怎么办
    温室大棚用石灰消毒后甲鱼吃饲料不干净怎么办

    浙江湖州南浔甲鱼养殖户钱老板:我给温室的甲鱼销了石灰后,第二天早上发现甲鱼吃饲料吃得不干净是怎么回事?答复:温室甲鱼养殖中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时应谨慎,可采取小剂量、多次使用的方法(一般用量为5~10g/m3水体),如用量过高会增加刺激性,引起甲鱼的应激反应。这是因为在温室甲鱼养殖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未对水质进行科学有效...

    108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河蟹第五次脱壳,养殖户需要掌握的两个关键技术
    河蟹第五次脱壳,养殖户需要掌握的两个关键技术

    南京高淳团结圩河蟹养殖户邢老板一口30亩成蟹养殖池塘,池塘内无增氧机,全塘种植伊乐草,放养密度:河蟹1100只/亩,青虾15斤/亩。今年放苗后,每到脱壳期邢老板都会全塘外泼“全能钙”+“好又多”,现在河蟹第五次脱壳,邢老板已经使用“全能钙”+“好又多”多次了,到了邢老板塘口观察河蟹脱壳,河蟹翻身率大,平均每只河蟹横向翻...

    47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一根笋法养殖草鱼
    一根笋法养殖草鱼

    扩大草鱼的养殖面积和套混养比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现将草鱼"一根笋"养殖技术介绍如下:夏花的放养①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放养外调袋装夏花,一定要先放入池塘中缓苗10~15分钟,再抓袋放鱼,可提高放养的成活率。②一般每亩投放夏花6000~10000尾左右。③放养要一次放足,尽量不要补放。...

    2547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黄鳝养殖的效益分析
    黄鳝养殖的效益分析

    采用生态“小池密养”技术,开展黄鳝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我们以一口10平方米的养殖池为例来概算黄鳝养殖的经济效益:1、建池费用200元;2、收购15-20公斤野生黄鳝,以夏季中等规格(条重30-50克)黄鳝每公斤15-20元计,需花成本约300-400元;3、经5-8个月的饲养,黄鳝体重可增加3-5倍,我们以增重3倍...

    2450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黄颡鱼红斑病的防治
    黄颡鱼红斑病的防治

    黄颡鱼感染红斑病初期多表现为食欲减退、游动无力。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鱼开始表现出身体失去平衡,体表、头部出现一个个红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步扩大为溃疡状红色斑块,并伴随有鳍条、腮丝边缘溃烂。解剖后可见体内有少量腹水,但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肠胃等未见有明显异常。该疾病的死亡速度并不快,但由于持续时间较长,累计危害较大...

    242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中华鲟鱼养殖常见病蛀鳍病防治技术
    中华鲟鱼养殖常见病蛀鳍病防治技术

    1、症状病鱼游动失去平衡,在水体上层靠池边活动;肉眼可见病鱼胸鳍、尾鳍破损、分叉,严重者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继发水霉。2、病因在鲟鱼开口期或转食期,由于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个体大、活动强的幼鲟把个体小、活动弱的幼鲟的鳍条当食物咬伤,形成蛀鳍。3、危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稚鲟开口期和幼鲟转食期,易继发水霉引起死亡。4、...

    1243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鲢鱼养殖中常见的几种天然饵料
    鲢鱼养殖中常见的几种天然饵料

    水域中天然生长和通过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鲢鱼的极好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漂浮于水中生活,个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看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一、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它吸收水域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素和二氧化碳,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水域中最基本的饵料...

    844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夏秋精养高产鱼池的水质调节
    夏秋精养高产鱼池的水质调节

    夏秋季是精养鱼池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此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但也是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和病害的多发期,池塘水质极易发生变化;及时做好水质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定期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加注新水可带进氧气和铁、锰、硅等营养盐类,还可冲淡池水中有机质及动物代谢的有毒物质,从而恢复池水中所含成分的平衡,减弱或...

    273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鳖卵的自然孵化
    鳖卵的自然孵化

    在亲鳖产卵后,不进行人工采卵,利用亲鳖池的产卵场或休息场及产卵沙盘,作鳖卵孵化沙床,自然孵化;或在养鳖池靠近防逃墙向阳、地势高处,挖几条10厘米深的沟,把卵采集起来排放于沟内,并将卵的动物极向上,然后覆盖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则散为度。沟边插上温度计,并记录产卵日期,以便稚鳖破壳后及时移入室内暂...

    148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混养模式下甲鱼穿孔病如何防治?
    混养模式下甲鱼穿孔病如何防治?

    甲鱼,学名中华鳖(AmydaSincnsis),又名团鱼,角鱼。在水产养殖上,甲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其丰富的营养、绝佳的口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对于养殖户来说,池塘中套养一定量的甲鱼,可以增加几千乃至上万元的收益。但是混养模式下,甲鱼也容易发生一些疾病,特别是鱼类养殖比重较大时,对于底栖性的甲鱼来说,更容易感...

    229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鱼体消毒浸泡法
    鱼体消毒浸泡法

    将药物化为溶液,放于容器中将鱼体浸泡。浸泡时间以鱼体能耐受为宜。即当鱼在药液中有烦躁不安的动态时,应迅速放入大池(连鱼带药液一起倒入池中,不要再转手,以免损伤鱼鳞等体表器官而造成损失)。一般地讲,浸泡时要看水温和溶液浓度。即水温高,药液浓度大,浸泡时间短。水温低,药液浓度低,浸泡时间长。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或水温较高时,...

    50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草浆培育鱼苗法
    草浆培育鱼苗法

    青草营养全面,粗蛋白质含量高,把青草打成草浆培育鱼苗,营养成分利用率高,且吃不完的草浆分解,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因此,用草浆培育的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其技术要点如下。一、打浆用高速打浆机将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及一些陆生草类(必须是嫩草)打成草浆。在打浆前,各种草均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

    186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乌鳢养殖宝典之亲鱼的性腺检查
    乌鳢养殖宝典之亲鱼的性腺检查

    乌鳢繁殖关键是看水温,一般水温达到20℃以上,较稳定之后就可以进行繁殖。为了达到更好的繁殖效果,在繁殖前20天左右需进行一次性腺成熟情况的检查。方法是将亲鱼池水排干,进行逐条检查亲鱼的性腺成熟程度,并按程度好坏分池放养。成熟度低的可以注射催熟剂,注射后单独放养,继续强化培育,定期冲水刺激等,并按雌雄比例1:1为标准补缺...

    2294 乌鳢养殖
  • 秋季草鱼鱼种培育关键措施
    秋季草鱼鱼种培育关键措施

    秋季,是鱼种培育的关键季节,草鱼种摄食量大,生长旺盛。由于昼夜温差大,总体气温、水温下降,也极易造成泛池和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饵料投喂方面前期气温较高,草鱼种食欲旺盛。一般硬颗粒饲料投喂不超过草鱼鱼种体重的3%,膨化颗粒饲料不超过鱼体重的1.5%,大规格草鱼种的培育可适当投喂青...

    275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