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到来后,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饲养的家畜,如果保温不善,常会导致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包皮等末梢部位发生冻伤,尤以老、瘦、弱、贫血的家畜最易发生。一般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类:轻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疼痛,如护理得当,10天左右可恢复正常;一般,皮肤除红肿疼痛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破后变干,表皮脱落,有的引起感染,有的局部发生麻痹;重者,冻伤深达皮下、肌肉,甚至达骨骼和韧皮部,皮肤呈紫色、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预防措施:在冬季,要加强饲养管理,对家畜补喂精料保膘;及时清除栏圈内粪便,勤换、勤晒褥草,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温暖;经常刷拭畜体,促进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晴暖天气,要牵出畜舍,多晒太阳;并防止贼风进入畜舍,这样可预防冻伤。
对病畜可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如下治疗方法:
轻伤伤处用烧酒或10%~20%樟脑酒精外擦按摩;或用温水温敷。发生冻伤后,应立即把冻伤部位浸在20℃的水中,经半小时后,逐渐将水加热到38~42℃左右温浴患部。在温浴时,可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当伤处温度恢复正常后,立即擦干,裹以棉絮保温,也可用花椒壳250克,掺以食盐100克,炒熟后裹敷伤部,并让患畜内服温生姜汤。
一般伤如伤部为大水疱,要挑破后擦以紫草膏。其配方:当归25克、紫草50克、黄蜡50克、白蜡50克、赤芍25克、白芷25克、生乳香15克、血竭15克、轻粉5克、梅片5克、植物油500克。先将当归、紫草、赤芍、白芷研为细末后,浸入植物油中浸泡放置一周后,将植物油浸泡剂加热煎熬15分钟,过滤去渣,再依次放入乳香、血竭、轻粉、梅片、黄蜡、白蜡,使之彻底溶化,收膏退火,密封后储存备用。
重伤要及时切除患部坏死组织,创面按一般冻伤处理。为防止伤部发生感染,可在外涂的药膏中加入抗菌素类软膏。如患畜并发全身感染症状时,对感染和坏死的患部组织,可按感染创口治疗,并给患畜肌肉注射抗菌素药物,静脉注射补以葡萄糖和钙剂,患畜饲喂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饲料,加强畜舍保温,以此控制患畜全身感染。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作者:翟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