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河蟹养殖户要注意轮虫枝角类引起水质恶化

时间 : 2023-09-01 14:41:53 投稿人 : Sidney 点击 : 加入收藏

现在大部分河蟹塘口都发现蜕壳,但很多塘口都爆发大量轮虫和枝角类,导致水体溶氧偏低,氨氮,亚硝酸盐高,水草不清爽。

1.发现河蟹蜕壳,虫子再多都不能杀灭,杀虫药刺激性强,会让蜕壳河蟹死亡。可以采用灯火诱捕方式。

2.随时带水到店里检测水质指标,发现水质指标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处理。

3.如果氨氮,亚硝酸盐高的塘口可以用碧水解毒安和超强底改三天两次。可以有效降低。

河蟹养殖户要注意轮虫枝角类引起水质恶化

4.最近部分塘口发现青苔生长,如果有青苔的塘口可以黑土精抑制青苔生长。

5.如果池塘虫子多,引起水质白混,可以先打水两到三公分,然后用氨基酸肥水膏和黑土精肥水,调节水质,让水质清爽。

6.河蟹发现大量蜕壳的时候要及时补钙,缩短蜕壳时间,建议各位老板用葡萄糖离子钙和应激灵一起,即增加水体钙含量,又可以提高河蟹体质。

相关文章

  • 2002年水产推介新品种-黄颡鱼
    2002年水产推介新品种-黄颡鱼

    (1)品种简介: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河渠、塘堰中均能栖息。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特别喜欢的优质水产品,无论是一般的餐馆,还是高档的酒店都十分抢手。由于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有限,导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并取得了成功...

    173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鲟鱼养殖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鲟鱼养殖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此病是因鱼体受机械创伤后,患处感染水霉而致。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体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2、防治方法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浓度为35-50克,每立方米水体的孔雀石绿和1%的食盐水混合溶液浸泡20-30分钟,有一定疗效;二是在苗种发病期间通过提高水温加以控制,水温范围为25℃以上,最好是28-50℃...

    512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大口鲶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大口鲶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病鱼体发黑,食欲明显减退,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发炎,呈浅红色,肠粘膜往往溃烂脱落,肠内含有血质色粘稠液体,胃、肠内无食物。该病危害成鲶和大鱼种,发病期为每年4~6月,常与烂鳃病并发。(3)防治①用0.2×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钠全...

    2489 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 淡水养殖 鲶鱼养殖 鲶鱼养殖方法
  • 他如何在高发病率情况下实现亩利润超四千元?
    他如何在高发病率情况下实现亩利润超四千元?

    通心社通讯员曾剑强唐高强凌空王浩丞茂名是广东省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罗非鱼之都”的美誉,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该地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粤西地区罗非鱼养殖以立体养殖模式为主,主要为鱼猪或鱼鸭混养,猪粪或鸭粪直接排塘,有机质的沉积可能导致水体过肥,水体环境变化快,可控性较低,容易造成...

    2191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粤海大口鲶鱼率先上市,生长快体色靓,时间提前20天
    粤海大口鲶鱼率先上市,生长快体色靓,时间提前20天

    撰稿|集团工程中心蒋焕超2016年8月13日注定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粤海大口鲶鱼用户梁金传来了特大喜讯——粤海大口鲶鱼饲料用户率先出鱼了!在这梦幻般的一天,梁老板在整个玉林市场创下了大口鲶鱼养殖周期最短,最早出鱼的神话,不仅在出鱼时间上比其他厂家快20天以上,并且鱼体色十分黄靓,肝胆、肠道也非常健康,深受收...

    381 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 淡水养殖 鲶鱼养殖 鲶鱼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管理方法,这些都齐了!
    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管理方法,这些都齐了!

    随着国内对鮰鱼的消费的增加,近几年来鮰鱼的价格一直较好,养殖也比较红火。从2015年来国家的拆网箱,使鮰鱼养殖量有较大的下滑,池塘养殖越来越多,而近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政策越趋严格。所以针对鮰鱼疾病的防控,一定要适应时代的趋势,既要考虑对疾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又要考虑成品鱼作为食品的安全性,更要考虑养殖的高效益性。鮰鱼的...

    2569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黄鳝养殖-暂养黄鳝如何多赚钱?
    黄鳝养殖-暂养黄鳝如何多赚钱?

    最近几年,随着黄鳝暂养技术的普及,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地的养鱼户,利用网箱大量暂养,使我国黄鳝的淡旺季节差价从90年代初的7-8倍缩小到2倍左右。如果我们目前只是单纯的将黄鳝储养到冬季出售,而不同时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来促其增重,则扣除黄鳝自身消瘦造成的重量减少及少量的死亡,利润已是相当微薄。要获取丰厚的暂养利润,我们可以...

    2762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妙用食盐治鱼病
    妙用食盐治鱼病

    1、水霉病。对苗、种水霉病,用0.4%的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食盐和小苏打的混合液(二者的浓度均为0.03%)浸洗病鱼;对鲤鱼、鲫鱼卵水霉病,用5%食盐水每天浸泡一次,每次5分钟。2、寄生虫鱼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车轮虫病以及嗜子宫线虫病都可以用浓度4%的食盐水浸泡,浸泡时间为5~30分钟。3、竖鳞病。用20%食...

    221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高温快长季节甲鱼养殖要做好肝病防治工作
    高温快长季节甲鱼养殖要做好肝病防治工作

    经历过前段时间的反常暴雨天气后,随着广东地区天气的好转,气温升高迅速,鳖的吃料进入高峰期,在此期间,一方面要掌握饲料投喂量,另一方面要控制鳖吃料的时间,在高温快速生长季节,做好保肝护肝工作。人工养鳖,由于改变了鳖的自然生长环境,养殖密度较大,生长较快,鳖发生不同程度的肝病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发病原因主要是:药物中毒,营养...

    2521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常见病感冒病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感冒病防治技术

    一、病因鳖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当水温、气温骤变时,会引起鳖内部各器官活动失调,而患感冒。一般稚、幼鳖在一昼夜间适应的温差为2~3℃,成鳖为4℃,超过这一温差就会感冒。在日常管理中,易出现水温骤变的情况有:换水或加注新水中,新水水温过低,加得太多,易使池水下降太快、太低;工厂化养殖控温设施不合理,...

    177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黄颡鱼“裂头病”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黄颡鱼“裂头病”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是我国主要淡水水域中分布比较广、具有比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广东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人工养殖黄颡鱼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增加,部分养殖户也因养黄颡鱼成功而获得了比较好的...

    2415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改善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改善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

    随着河蟹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规格越养越大,产量越养越高,池塘承载的生物负荷越来越重,对河蟹养殖池塘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营造与修复,加强对河蟹质量安全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采用工程手段设计好河蟹养殖池塘:成蟹养殖池塘应选择近水源、水质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对...

    243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鲤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白云病防治技术
    鲤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白云病防治技术

    1.病因及症状: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白色薄膜。发病初期,白膜主要分布于头部,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蔓延到体表其他部位。部分病鱼出现竖鳞或脱鳞,体表或鳍出血,少数病鱼眼球浑浊、发白,甚至脱落。它与疖疮病的区别是体表为白色黏液附着,而疖疮病则为石蜡状的白斑凸出体表。2.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25...

    1057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欧洲鳗鱼败血症症状及防治方法
    欧洲鳗鱼败血症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欧鳗败血症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鳗体弱,缓游于池角水面或水流平稳处,部分病鳗喜吊挂于池内桩柱或栖息台。鳃盖、臀鳍及整个腹部皮肤充血、水肿,鳃丝水肿、失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突出。剖解可见,病鳗腹腔积水,肝脏呈苍白色,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呈棕褐色,消化道充血、无食物。从病鳗的腹腔积水;肝脏、肾...

    923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养殖户应该怎样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养殖户应该怎样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作者:淮阴区韩桥乡农技站 周惠敏一、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1.泥鳅身体受伤。因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造成泥鳅受伤,给病原体侵染创造了条件,从而感染疾病。2.投喂、管理不善。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也易得病。如投饵方法不合理;水质变坏或有毒、有害的水进入养殖水体;酷暑季节,没注意防暑,使泥鳅食欲减弱,体质消瘦,抗...

    216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