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淡水育珠防病养殖技术

时间 : 2022-07-04 投稿人 : 笑翠 点击 : 加入收藏

在我国现阶段淡水育珠蚌的疾病中,危害最严重和流行最普遍的是细菌性传染病,俗称“蚌瘟病”。研究表明,此病病原为条件致病菌,在水域中广泛存在,当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恶化、致病菌大量滋生时,才促使蚌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其次是寄生虫病和敌害,虽不会引起育珠蚌死亡,但却是细菌病发生的可能因素。因此,我们提出以下防病养殖技术,以利于生产者对蚌的饲养管理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淡水育珠防病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

第一节卫生消毒

卫生消毒是防病养殖育珠的首要技术措施,是防病的关键,具有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作用,主要分为池塘消毒、蚌体消毒和植珠手术消毒三个主要技术环节。

一、池塘消毒

池塘是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地,因此无论是亲蚌池和幼苗培育池还是手术蚌饲养池,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清整消毒

⒈池塘清整长期饲养育珠蚌和鱼的池塘,残渣余饵及肥料的沉积都会造成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及病原体大量滋生,因此,每一生产周期结束后,下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首先应进行池塘清整,用人工或抽泥泵,挖取过多污泥,加固池堤,堵塞漏洞,清除池中杂物。既有利于改善池塘卫生,又有利于加大池塘利用空间。除每年养蚌前进行清整外,每三年应进行一次彻底大清理。

⒉消毒清塘池塘清理之后,接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物以生石灰为宜,其次为漂白粉、水体消毒剂(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鱼病室中试产品);消毒方法分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现分述如下:

干法消毒:即清整后的池塘灌水:10—20cm,然后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解成浆,水体消毒剂用水溶解,全池均匀遍洒,五天后灌满池水,灌水时应将进水口用网片拦好,以免野生鱼虾等随水窜入或脏物流入。干法消毒,药物毒性8—10天才能消失,因此,须在养蚌前10天进行,每亩施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5—10公斤,水体消毒剂1—1.5公斤。

带水消毒:即灌一定池水,一般50—70厘米,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在盆中化解成浆全池均匀泼洒。带水清塘,药物毒性15—20天才能消失。因此,清塘应在放蚌前半个月进行,每亩生石灰用量100—150公斤或漂白粉15—20公斤,水体消毒剂需3—4公斤(成本太大)。

⒊生石灰清塘效果生石灰清塘的优点一是生石灰遇水后成为碱性氢氧化钙(熟石灰),在短时间内使水pH值迅速上升至11以上,能杀死残留在池中的野鱼,蛙卵等水生动物和某些水生植物以及寄生虫和致病菌及休眠孢子;二是澄清水,使水中悬浮有机质沉淀;三是促进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分解成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并增加钙质;四是二氧化碳及碳酸起调节作用。二氧化碳与水中氢氧化钙形成碳酸钙积池底,当二氧化碳增多,可生成不稳定碳酸氢钙(石乳),当二氧化碳减少时,碳酸氢钙又可生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因此,可起到对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和松土作用。

⒋漂白粉清塘效果漂白粉一般含氯量30%左右,但存放时间长,其含量会大大降低。漂白粉加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碱性氯化钙。次氯酸非常不稳定,立即放出初生态氧,同时具有杀虫灭菌、杀死野鱼、蛙卵、蝌蚪、螺蚌等有害动物作用,但由于其性状不稳定,而且对改善水质和改良土壤作用较小,且水质越肥,淤泥厚、效果越差。

⒌水体消毒剂清塘效果水体消毒剂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鱼病室研制的复合水体消毒剂,由长效及速效两部分药物组成,含氯量55%以上,且性状稳定,无毒,无害。与生石灰相比较,其消毒更彻底,而且可长时间消毒,阻止有害菌生长。但对改善水质和改良土壤作用较小。

综上所述,对养蚌而言,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不仅杀虫灭菌、清除野鱼等,且有助于改善池塘环境,更重要可满足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钙质,而水体消毒剂消毒更彻底且可长时间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用生石灰清完塘后,注水,按每亩1米水深加500克水体消毒剂,这样可将两者优点集中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⒍池塘清整补救方法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清塘,我们建议先捞取肥渣和漂浮的脏物,然后以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公斤,两天后用水体消毒剂500克,若池塘中还有蚌,同时气温在15℃以上,两天后使用蚌毒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鱼病室研制,获农业部二等奖)1公斤,可将蚌集中一个池塘或池塘一处,同样按1米水深1亩面积使用蚌毒灵1公斤。但每一生产周期完成后,仍应对池塘进行一次大清整。

⒎池塘日常卫生管理清塘消毒后直至养蚌结束全过程,都应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捞取肥渣和飘浮杂物,清除池边杂草,保持池塘清洁。6—9月每月遍洒石灰水一次,每次生石灰用量10公斤左右(每亩水深1米左右),同时加注适量清水,有助于沉积池底的有机物分解,改善水质,增加溶氧,补充钙质。5月底遍洒一次蚌毒灵,1米水深每亩用1.3斤(1ppm)可以杀灭有害菌,增强蚌体质有利于蚌生长及育珠。6月底至7月初及8月初各施一次水体消毒剂,杀灭池塘中有害菌。水深1米每亩每次用0.5公斤左右(水质好可少用,水质差应多用一些)。

二、蚌体消毒

无论是亲蚌、蚌种、成蚌还是施术蚌饲养,在放养前都应消毒,用蚌复宁(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鱼病室研制)10克加500公斤水每次浸泡1000只成蚌或2000只幼蚌,浸泡10分钟,药液可使用3次,清除蚌体上的病菌,再转入正常饲养,对于小蚌,若是买的,要注意不要买发病地区的小蚌,在无法判断时则更要进行上述消毒措施,浸泡时间延长至15分钟。

三、植珠手术消毒

植珠手术消毒十分重要,是防止施术蚌伤口感染、促进康复、提高施术蚌成活率和珍珠质量与产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生产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⒈手术室消毒每年植珠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一次清扫冲洗,然后用千分之一生石灰水或万分之一水体消毒剂水全室泼洒,1天后再用清水冲洗。手术室门前,每天铺撒0.5平方米的石灰粉或漂白粉,以便手术人员进出时鞋底的消毒,手术台上最好再挂一紫外灯管,以便于室内灭菌操作(一般手术前1小时打开,打开半个小时后关闭,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时,人员必须撤离)。

⒉手术用蚌消毒手术用蚌,先清洗干净外壳的脏物,放入水泥池中流水暂养1天,使其排空腹内粪便,然后按每10克蚌复宁加500公斤水的药液放入1000只蚌,消毒10分钟后等待手术,手术后仍放回盛有同样药液的澡盆中消毒,然后转入护养池中。

⒊手术工具消毒所使用的开壳器、探针、解剖刀和医用剪刀与镊子等,先用肥皂清洗,然后用水蒸煮,之后插入盛有75%酒精液的瓶中备用,用后照样清洗后插入酒精瓶中,不可随意放置,以保持工具的卫生。

⒋外套膜组织小片和珠核消毒制作外套膜组织小片时,先用蚌复宁药液(浓度同上)消毒10分钟,再放入插珠灵(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鱼病室研制,按说明书1:10使用)中,手术完毕后再滴1滴插珠灵于蚌创口上(一般按每只蚌植片40片左右大致要1毫升插珠灵1:10稀释液)。

⒌手术蚌的护养手术后的蚌,在暂养池中,应经过1个月的护理饲养,使其修复伤口,修复蚌入护理池后,及时遍洒1ppm蚌毒灵,再次进行伤口和池水消毒。护养期间,泼洒豆浆,每天用黄豆1公斤/亩,不用粪肥,以保持池水清洁。每隔1天检查一次,及时剔除个别因伤口感染而死的蚌。护养1月后,蚌伤口基本愈合,便可转入正常饲养。

第二节饲养管理

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高密度饲养育珠蚌,合适放养方法,合理施肥,培育水质及各个时期恰当管理对满足蚌的营养需要,保证蚌群健康成长,提高抗病能力,提高珍珠产量及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放养方式

⒈亲蚌放养亲蚌以小池浅水饲养为宜,一般每口池面积1—2亩,水深1—1.2米,放养密度为每亩200—400只。

⒉蚌苗和幼蚌的饲养蚌苗和幼蚌放在幼苗专用小水泥池中,进行流水培养为佳,每平方米放养蚌苗1000只左右或幼蚌1000只,养至3厘米以上,再转至成蚌池饲养。

⒊成蚌饲养由幼蚌养成手术用蚌称为成蚌饲养。一般以网箱饲养和网袋饲养。网箱饲养每亩可养幼蚌6000只,网袋饲养4000—5000只/亩为宜。

⒋植珠蚌饲养植珠蚌一般采用网袋饲养,所饲养的蚌,背面向下,每亩饲养1000—4000,以1000—2000只为宜,密度过高对水质要求很高,要严格控制水质,特别在高温季节。

⒌鱼类套养除蚌苗及幼蚌饲养外,凡是池塘所养的蚌,均可套养适量的鱼类,其中主要套养草鱼、团头鲂和鲫鱼为宜,它们可以吃食池中杂草和沉入池底的残渣余饵,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增加了产品收入,而且排出的鱼粪又可促使浮游生物生长,丰富了蚌的饵料,还有助于池塘水质清新。鲢鳙不宜套养,因为它们与蚌一样以浮游生物为食,与蚌存在着食物的竞争。养蚌育珠为主的池塘,鱼的套养不宜过多,否则,将造成溶氧不足,水质败坏,蚌的发病可能性增加,一般每亩放养50—100克的鱼300—400尾,其中草鱼40%,团头鲂15—20%,鲤鱼30%,鲫鱼5—15%,总放养量20—30公斤,预计亩产150—200公斤,过高追求鱼产量,将影响蚌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二、蚌池水质的培育及合理施肥

育珠蚌不仅从它生活的环境中摄取浮游生物,还吸取无机营养盐类。蚌的代谢产物、粪便及死亡后的尸体经过物质转化再间接利用,这个过程称为珍珠养殖场的物质循环。如下图:

浮游生物————→育珠蚌————→粪便及尸体

↑                 │

│                 │

└—营养盐类←--————细菌分解←┘

 从上图看出,养殖场的基础生产能力可用浮游生物产量来表示和测定,所以要提高养育珠蚌池塘的生产能力,一定要不断地补充营养盐类,即进行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施肥,是改善水环境预防传染病和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重要措施。施肥过量或使用未经发酵的肥,将造成池水败坏,促进病菌大量繁殖,夜间水溶氧较低(每升1毫克左右),易引起疾病发生;施肥过少,水质清、浮游生物繁殖量较少,使蚌得不到所需要的天然饵料,又将影响到蚌的生长发育,体质减弱,易为病菌侵袭。

⒈水质要求水质应保持黄绿色,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好,溶氧达到每升5毫克以上。

春季:育珠蚌新陈代谢逐渐恢复并加强,珍珠质开始沉积,此时宜施有机肥料培育水质,以加速浮游生物的繁殖。特别在4月中旬和5月上旬,是三角帆蚌性腺成

相关文章

  • 水蛭养殖的发病常见原因
    水蛭养殖的发病常见原因

    水蛭养殖温度不稳固是指气温过低或昼夜温差较大等,这样都市使水蛭(蚂蝗)的抗病本领降落,造成水蛭(蚂蝗)不顺应或抱病。 寒冷时未及时采取掩护步伐,如在倒春寒季节受冻,就会引起水蛭(蚂蝗)发病或殒命;酷热时未采取降温防暑步伐,如水温过高,太阳直接照射等,都市造成水蛭(蚂蝗)食欲减退,乃至殒命。  水蛭(蚂蝗)的养殖密度,一...

    470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水蛭(蚂蝗)养殖技术之水蛭的求偶交配
    水蛭(蚂蝗)养殖技术之水蛭的求偶交配

    一、发情求偶水蛭为雌、雄同体动物,每只水蛭体内都有雌、雄生殖器,相互交配繁殖后代。一般雄性生殖腺先成熟,而雌性生殖腺后成熟。又因为水蛭是异体交配受精,所以性成熟以后,在交配之前,其活动十分频繁,有发情求偶的兴奋状态。表现为:雄性生殖器有突出物在伸缩活动,周围有粘液湿润,这就是发情的特征,也是求偶的表现。当两个发情水蛭遇...

    2858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水蛭会钻入人体吗?
    水蛭会钻入人体吗?

    水蛭为冷血环节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食,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水蛭会不会钻入人体吧! 水蛭会钻入人体吗? 水蛭不会钻到肉里面去,因为水蛭是需氧性呼吸的动物,进入体内也会窒息...

    1486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误食水蛭或被咬住可以处理
    误食水蛭或被咬住可以处理

    导语:水蛭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一些泥潭、河流中,经常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对于这种动物,有不少人会本能的感觉恐惧。如果我们下水玩耍,身上就有可能会吸附上水蛭,它们会将人身上的鲜血“吸食”出来,是名副其实的“吸血鬼”。有一些小孩子对水蛭这种动物比较好奇,会将它们放在手上把玩,...

    2910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金秋时节,辽宁盘锦河蟹大批量成熟上市
    金秋时节,辽宁盘锦河蟹大批量成熟上市

    金秋时节,盘锦河蟹大批量成熟上市,区域内河蟹市场又迎来一年中的销售旺季。10月4日早5时,河蟹经销商刘长顺就在大洼区鹤吉市场忙碌起来——挑选河蟹,装箱打包,联系邮寄……进入“十一”黄金周,每天1吨的销售量,让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些年...

    1337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环境对水蛭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环境对水蛭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环境对水蛭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答:养蛭环境包括温度、水质和饵料。(1)温度。水蛭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蛭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水蛭的适宜生长水温是10-35~C,在25-30~CH寸,生长最快;2—lO~C是它的适宜休眠温度。(2)水质。水蛭要求水和土壤中性偏酸,pH值...

    823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2018年四川水蛭[蚂蝗]幼苗市场销售价格行情如何?
    2018年四川水蛭[蚂蝗]幼苗市场销售价格行情如何?

    2018年四川养水蛭赚钱吗?四川水蛭(蚂蝗)幼苗市场销售价格行情分析 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

    2543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水蛭的投喂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水蛭的投喂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水蛭的放养 密度就能提高。根据我们的经验,亩水面投种苗 50-80 公斤,食物链完全能保持良性循环。 作为对主体食物链的补充,可投喂一些人工饲料,畜、禽、鱼饲料,均可选用。 养殖池中投放石块、树枝等不是好办法,更不能乱投,蚂蝗养殖 以免产生副作用。养殖池中的形 态物质要有序布局,应以有利于各种作业的方便、省工、省时、省...

    593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水蛭肠炎病的诊断与治疗案例分享
    水蛭肠炎病的诊断与治疗案例分享

    照片中的水蛭,身体僵硬、体表凹凸不平、腹部明显红色、个别水蛭肛门红肿等,这些都是水蛭肠炎病常见的发病症状。导致这些情况的因素有:应激、饵料不新鲜等。由于天气等因素导致水蛭无法适应环境产生应激反应,应激过大会导致水蛭身体僵硬,肌肉萎缩。此外,应激过大会导致水蛭取食量和消化量达不到平衡,导致渗透压不平衡,从而导致水蛭形成肠...

    2419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土池和水泥池养殖水蛭
    土池和水泥池养殖水蛭

    常温养殖法常温养殖是指在自然温度下,模仿水蛭野生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建造成既符合水蛭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条件,又方便于饲养管理的设施或场地观将儿种常见的常温养殖设施介绍如下:池养殖理方便,易操作的原则,一般新建水蛭池要求池宽3米左右,水深0.6~0.8米,池长不限,养殖池有效而积应不低于10方米,越大越好水蛭池应足南北走向,...

    1063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重庆秋羽水蛭养殖基地告诉您冬季做好水蛭养殖工作尤其重要
    重庆秋羽水蛭养殖基地告诉您冬季做好水蛭养殖工作尤其重要

    冬季做好水蛭养殖来年工作尤其重要一、人工养殖水蛭的环境、条件:水蛭养殖不需要强劳动力、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只要有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购买到水蛭吸取的饲料——螺蛳、河蚌就可以养殖,(除海水以外),室内室外、家前屋后、老厂房、荒田、鱼塘等,它不受南北气候的影响,养殖面积可大可小。三、水蛭种苗繁殖及...

    2411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林蛙养殖之越冬期和出蛰的管理技术
    林蛙养殖之越冬期和出蛰的管理技术

    1.越冬期管理林蛙越冬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⑴越冬池越冬法。建有越冬池的养蛙场,可于10月中旬以后将待越冬的林蛙放至冬眠池中,并在池周设围栏,让林蛙利用越冬池越冬。此法较为简便适用,但对水源要求较高。⑵笼装深水越冬法。此法一般根据需要先制作适宜大小的金属网笼,可将雌、雄蛙混合装入笼中,封严,然后将其固定...

    683 牛蛙 淡水养殖 牛蛙养殖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方法
  • 牛蛙养殖之成蛙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牛蛙养殖之成蛙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幼蛙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100克之后,就可进入成蛙养殖。一、成蛙池的选择与设计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

    387 牛蛙 淡水养殖 牛蛙养殖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方法
  • 水蛭养殖最佳时间
    水蛭养殖最佳时间

    在自然界中,水蛭产卵茧时间一般在5 月中旬到6 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0 ℃ 。水蛭在产卵茧前,先从水里钻入岸边泥土中,大多在田埂边或水塘边,产卵茧床大多选择比较松软的土壤,土壤的含水量在30 %~40 %之间[用手一捏可成块,轻轻晃动可散开]。接着水蛭向上方钻成一个斜行的或垂直的穴道。穴道宽约1 厘米,长5 ~ 6 厘...

    1877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蚂蝗养殖投资虽低但切勿盲目
    蚂蝗养殖投资虽低但切勿盲目

    水蛭,俗称蚂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和对水蛭研究的深入进行,发现水蛭素和水蛭酶能把淤血化开,对破血逐淤有特殊功能,而以水蛭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脑血栓片剂,治疗脑血栓等病效果甚佳,国外用于癌症治疗,因而水蛭身价扶摇直上。 养殖水蛭,目前还是稀有养殖业,属冷门。水蛭生命力强,繁殖快,易于饲养,投资少效益高,规模可大可小,每亩可产...

    2267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